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胡適記趙元任譯《注音注調的 軟體動物 》(The Mollusc by Hubert Henry Davies)


胡適 《趙元任〈軟體動物〉 The Mollusc by Hubert Henry Davies 》

    1931年7月10日、11日,北平小劇院借用王府井大街帥府園南面的協和醫院禮堂,連續兩個晚上上演了一出諷刺喜劇《軟體動物》*。這部劇是趙元任根據英國劇作家哈伯特·亨利·戴維斯(H H Davies)的名作而改編的。劇情很簡單,寫的是有閒、有錢階層的懶惰。白太太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富家小姐,有才幹,自嫁給白先生後,白先生因為愛她,事事唯命是從,致使白太太處處偷巧裝懶,連陪丈夫下棋、散步、逛公園都認為是一種負擔,她被徹底地懶惰化(軟體化)了。 

Hubert Henry Davies (17 March 1869 – 17 August 1917) was a leading British playwright and dramatist of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
His best known work was The Mollusc. Originally produced by and starring Charles Wyndham at the Criterion Theatre, London, in 1907, it was revived in London at the Arts Theatre in 1949, at Liverpool Playhouse in 2006 (although the title was changed to The Lady of Leisure), and at the Finborough Theatre, London, in 2007 and has also been filmed.[1] His plays were also successful in New York.[2]

http://www.finboroughtheatre.co.uk/archive/2007/themollusc.htm

劇作的上演顯然與當時北平市民生活有關,一位署名“潤薰”的觀眾在《觀〈軟體動物〉後》(見《北平晨報·劇刊》)的觀後感中說:“北平這個地方比較闊人多,不知有多少小姐們,太太們,及各式各樣的摩登們,都在那裡軟化,所以這個劇觀眾容易發生興趣。”該劇公演後,北平的多家報刊作了評介,而討論最為熱列的要算是《北平晨報》上的《劇刊》。  

1931年7月12日,即《軟體動物》連續公演後的第一天,在《劇刊》第29期上發表了趙元任的《注音注調的〈軟體動物〉》一文,主要介紹了翻譯過程。所謂的注音注調,即每句的台詞都注了音調。 7月19日《劇刊》的第30期,鼎鼎大名的胡適發表了《〈軟體動物〉的公演》*,對這部劇評價很高,認為演出“是小劇院的最大成功,也是中國新劇運動的一大成功”,並說了許多誇耀的話,如稱讚“能描摹出那位迷人的軟體動物的神氣”的馬靜蘊是位“天才的演員”。而“元任先生的翻譯,都是可以給我們做模範的”,“我們在台下聽了,差不多全不覺得這是一部翻譯出來的劇本”。

*HC 案: 《趙元任〈軟體動物〉》1931.7.19  晨報副刊


1931.7.11  胡適日記:...... 元任譯此劇,成績最大。他用Dorothee Palmer 的注音注調本作底子,注出字句的音調。他的譯文在台上幾乎聽不出是翻譯的了。這真是譯人所最宜曲法的。他說,"英文用調表情的地方, 中文不適用調, 而往往用副詞或是助詞來表示的。" 這劇本的最大成功在於,在於用這些副詞和助詞,最可以給寫劇演劇的人取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