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場(su)報告" * On Translating *
No.56, 2008年3月30日; 2008/1/28 創刊
由於讀訃文A・マン氏死去 米脚本家
查同一詞的英文:
・腳本家 a script-writer; a playwright; a scenarist.
不過美國-德國的英文報導都採用 screenwriter
Screenwriter Abby Mann dies
The US screenwriter Abby Mann who won an Oscar for his screenplay
for the film "Judgement at
age of 80. The 1961 film, dramatising one of the many post-World War
Two trials of top Nazis, included stars such as Marlene Dietrich,
Judy Garland and Burt Lancaster. Abby Mann also won an Emmy for the
1989 film "The Simon Wiesenthal Story" about the tireless Nazi
hunter. Mann also created the character for the long-running police
detective television series "Kojak".
讀梁永安先生的翻譯,看到他對tricycle 季刊的直接翻譯,覺得奇怪。到該出版社的網站才知道他們的自圓其說。
張華先生介紹網站:網路翻譯家工作室
pr說:「不錯的網站, 不過這篇談中文「敬啟者」卻錯了
http://www.cybertranslator.idv.tw/faq/faq2_3.htm
一般的用法是,如果書信開頭的稱呼 (salutation) 是你不知道姓名的人,亦即我們所謂的「敬啟者」"Dear Sir","Dear Madam" 或 "Dear Sir or Madam",
敬啟者不是英文的dear sir或to whom it may concern
不是對看信人的尊稱, 尊敬的展信看信人
當然更不是恭敬說話的寫信人
而是我所要恭敬陳述的事如下
啟: 陳述
者: 事情
者非人, 是事
….. 我自己是小時候承家母指正知之
只是大家以訛傳訛, 或積非成是, 以致沿用
就像信封上的稱謂, 照理應是郵差對受信人的稱呼
但一般寫成自己與受信人的關係
不過約令成俗, 也許「敬啟者」的美麗誤會或錯誤, 隨時代產生新意
無所謂了….」
Swiss-born architect, urban planner, sculptor, painter, and writer Le Corbusier (1887-1956), 原名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 生前2月將他24歲的”關鍵半年之旅遊筆記等交印。1987年美國學者編注翻譯出版,被譽為是Le Corbusier(這是他1920年採取的筆名)百年慶最有動識力之作品:內容遠比法文本豐富得多: Journey to the East by Le Corbusier, Edited by Iv...。
2年前中國出版法文本翻譯之中文本。不料,出版單位可能完全不知道有”好一級”的翻譯本(圖數量可能是兩倍;最重要的是”校與注”),所以錯誤不少(譬如說重要的「聖山」一章:把登山關卡地翻譯成「鎮」;無法確實指作者引Pisa某修道院的”諾亞醉酒”之璧畫…….)。
*紀念:Le Corbusier and the Tragic View of Architecture。(王錦堂譯)。台北:臺隆書店。
這本書校者可能是高手;唯一遺憾是索引不過細-好,翻譯也多處和內容的不一致,譬如說 moral police等等條目:· The Age of Constantine the Great: Jacob Burckhard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