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ey to the East by Le Corbusier, Edited by Ivan Zaknic1987:《東方游記》(2007)。
作者簡介︰勒•柯布西耶(1887-1965年),20世紀最杰出的建築大師,同時也是優秀的畫家、城市 規劃專家和作家。他豐富多變的建築作品和激情睿智的建築哲學深刻地影響了現代城市的面貌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代表作有︰薩伏伊別墅(1928-1930 年)、馬賽公寓(1946-1952年)和朗香教堂(1950-1953年)等。集中體現他的建築思想的著作是《走向新建築》(1923年)。"
《東方游記》 [法] 勒•柯布西耶 著 管筱明 譯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年1月出版 定價20.00元
1911年5月,年輕的畫家、建築師柯布西耶開始了他為期五個月的東方旅行,歷經東歐、巴爾干、土耳其、希臘和意大利。此書便是這次旅行的記錄。全書貫穿著他對東方藝術和生活之美的直觀發現、熱情贊嘆和深邃思索。
這可能是柯布西耶的末本書 ,也是他逝世前要求再版的最後一本書(錯誤--- 本書死後才初版)。柯布西耶偉大的藝術征程就從這里開始。體現在他建築設計中的東方元素,對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強調,以及對建築象征性的理解,都可以從本書找到最初的原點。
Swiss-born architect, urban planner, sculptor, painter, and writer Le Corbusier (1887-1965), 原名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 ,1965年2月將他24歲時的”關鍵一年之旅遊筆記等,交印,1966年法文本出版。
1987年美國學者編注、翻譯的Journey to the East 出版 (MIT出版社),被譽為是Le Corbusier(這是他1920年採取的筆名)百年慶最有洞識力之作品:內容遠比法文本豐富得多: Journey to the East by Le Corbusier, Edited by Iv...。
1987年美國學者編注、翻譯的Journey to the East 出版 (MIT出版社),被譽為是Le Corbusier(這是他1920年採取的筆名)百年慶最有洞識力之作品:內容遠比法文本豐富得多: Journey to the East by Le Corbusier, Edited by Iv...。
2007年,中國出版從法文本翻譯的中文本《東方游記》。
出版單位"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可能完全不知道有”好一級”的英譯本(圖的數量,可能是兩倍;最重要的是”校與注”),所以錯誤不少。
譬如說重要的「聖山」一章:把登山關卡地翻譯成「鎮」 (設鎮應是數十年之後);無法確實指作者引Pisa某修道院的”諾亞醉酒”之璧畫…….)。
出版單位"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可能完全不知道有”好一級”的英譯本(圖的數量,可能是兩倍;最重要的是”校與注”),所以錯誤不少。
譬如說重要的「聖山」一章:把登山關卡地翻譯成「鎮」 (設鎮應是數十年之後);無法確實指作者引Pisa某修道院的”諾亞醉酒”之璧畫…….)。
2016.3.8 補: 《東方游記》根據的 Le Corbusier 基金會在1966年出版的 Le Voyage d'Orient (1987年再版)有意思的是,1987年有義大利文和英文版本: (Journey to the East /The Voyage to the East),圖片和註解都有增加。
*再舉一翻譯錯誤例:
在 a letter to friends 近結尾;「….記得在伊斯法罕城見過一幅大壁畫,那是以前從盧浮宮學來的玩藝。畫面上,一些嬌小的女人穿著藍底黃點…….你知道這幅壁畫讓我多興奮呀!……」
再一"極可能的"錯誤例:在The Danube 一章,談到作者對於現代技術的辯護(中文pp. 34-5)。我們現在拜internet之幫忙,可以一睹Eiffel Bridge(Eiffel Bridge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bouquet, girder
Ivan Zaknic 在英譯本中也會照法文本譯出來,再用註解說明法文本的錯誤。
在 A JUMBLE OF RECOLLECTIONS AND REGRETS (《東方游記》翻譯為:"亂糟糟的:回顧與遺憾)
Ivan Zaknic 指出 (英文本頁260),法文本用Paradis (天堂),原資料為Paraclis (聖靈),指的是the Chapel of Paraclis in Bucharest---Le Corbusier 對該教堂的畫印象深刻,在1911年6月3日和7月6日都寫信給朋友William Ritter (信現在藏在瑞士國家圖書館。)
因為這個緣故,中譯本將一些畫,如"十字架上受難的基督"、"險聖的基督"、"向一位渾身戰栗的處女通報救贖的到來"。這就是布加勒斯特大主教教堂裡的"天國"。
Ivan Zaknic 在英譯本中也會照法文本譯出來,再用註解說明法文本的錯誤。
在 A JUMBLE OF RECOLLECTIONS AND REGRETS (《東方游記》翻譯為:"亂糟糟的:回顧與遺憾)
Ivan Zaknic 指出 (英文本頁260),法文本用Paradis (天堂),原資料為Paraclis (聖靈),指的是the Chapel of Paraclis in Bucharest---Le Corbusier 對該教堂的畫印象深刻,在1911年6月3日和7月6日都寫信給朋友William Ritter (信現在藏在瑞士國家圖書館。)
因為這個緣故,中譯本將一些畫,如"十字架上受難的基督"、"險聖的基督"、"向一位渾身戰栗的處女通報救贖的到來"。這就是布加勒斯特大主教教堂裡的"天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