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場(su)報告" * On Translating *
No. 21, 2008年 2月20日; 2008/1/28 創刊
說明internecine 中談到字義多根據約定俗成(popular usage)。
semicolon 描述各行業大師談”紐約市地鐵的分號使用”: “Please put it in a trash can; that’s good news for everyone.” Wikipedia article "Semicolon". 附”西方之semicolon 之發展史之link….
SU討論中HC談標點:
現在少數標點,在台灣無真正的"統一規範",譬如說,國語日報等有許多 RL認為「非「」號」之說法。再譬如說,現在諸如《到葉門釣鮭魚》的書名號使用很普遍,其實這是中共的,(這搜尋可能有麻煩,我以前為方便GOOGLE, 採 {} 號來試).....所以諸如某些自訂的”「」”,可能不會產生誤解,說出即可。
報紙翻譯成「周日...報」是”對”的 , 因為英國各報早就採用兩組編輯人員,分別推出其報。 周日版的份量多、訂價高,又有送MAGAZINE等,不亞於一般周日報 合起來之份量。
HC 偶爾讀:Brook, Peter (彼得·布魯克1995). The Open Door: Thoughts on Acting and Theatre. {敞開的門--談表演和戲劇},于東田譯,北京: 新星出版社,2007
The Open Door: Thoughts on Acting and Theatre
副標題翻譯成「談表演和戲劇」,似乎有點勉強。建議:「演出與劇場」--本書對THEATRE 翻譯分別為”戲劇”、”劇場”,有這必要嗎?
有一”ROUGH”之重要特性,翻譯為「原生的」,不容易了解,這rough 是與ground和wild等相關,即,或許翻譯成「在地的」比較恰當---譬如說,各時空演同一齣莎士比亞劇,當然都要有不同的”演出”……
這本書經常提到比才作品,所謂「卡門」--這是俗稱,不過他也提到小說原著,這篇小說有傅雷翻譯本,他堅持要用「嘉爾曼」(憑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