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5年5月16日寫的,依照臉書慣例,或許值得重刊。
請少"正名"。
讀到朋友翻譯,發現新名詞:"這故事是在質疑當代盛行的效益主義心態。" 查Wikipedia才知道:"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過去稱作「功利主義」,是透過計算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來規範倫理。然而「功利」二字在中文含義裡帶有貶意,為避免舊有的刻板印象與先入為主的觀念,倫理學家近年來逐漸稱呼功利主義為效益主義。"
這種說法太草率,因為你的"效益",是我的effectiveness,所以那天又被正名掉。
這種正名的現象很風行。譬如說,台灣官方將"幼稚園"都"正名"為"幼兒園"了 (會不會有女權人士抗議"兒女"中的女字被歧視了?)代價呢?說不定可以設一家第一流的中學。
*****
0302 2015
這是很了不起的調查報告。建議讀者看看它。
SHE-- 環保安全健康: (調查記者) 柴静的霧霾調查:穹顶之下
可以談點文字小道:片中用的同義詞"品質"和"質量",可能各3次;1次" 質量"指mass,不是quality。"量級" (magnitude)也用得很自然,因為數字上必須用這一表達詞。
http://hchealth.blogspot.tw/2015/03/blog-post_1.html
----0516 2015
搞翻譯的人,有時候對文字的感覺困惑或有所主張。
今天讀到缪女士的"影迷" vs "影癡"。晚上與某譯人談"先進國家" vs"發達(國家/資本主義)..... (我查Wikipedia的Walter Benjamin日文,晶文社1975就出全集..... (我說,"先進"是日本通譯;日本人對漢字的認識也夠深刻的.....)
這些選擇方案,但看各人的漢字品味去使用。"高等微積分",對有些人是入門課程。
有人將leadership翻譯成"領導統御",而有的對"統御"很感冒,認為"領導"就可以了;有的將management翻譯成"經營管理",有的採用"經營",有的選"管理"。
昔日翻譯Herbert Simon的Administrative Behavior為"管理行為",那時候還研究過:"管理",是清朝低階官名....。
以前研究quality的兩譯:品質、質量,發現30年代就有"質量"的說法,而現在中國通常將"品質"與人格相關.....不過,2個月前轟動華文世界的環保片子中,則兩者兼用,真是妙不可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