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Ma the bumbler 媚蛋餘光中;唐吉訶德與日本


如今唐吉訶德在日本,往往成為了購物的代名詞。但讀了這篇之後,慢慢想起當年讀這本書的美好回憶。
唐吉訶德與日本|http://www.nippon.com/hk/column/g00363/

在日本,從19世紀開始人們就欣賞到西班牙文學中最為世人所知的作品《唐吉訶德》的魅力。1893年以後共出版了10個翻譯版本,日本讀者可以獲得滿載注解,學術性強,正確無誤的譯本。而且,有的譯本還用日文特有的表現方式…
NIPPON.COM





bumble
---(bŭm'bəl) pronunciation

v., -bled, -bling, -bles.
v.intr.
  1. To speak in a faltering manner.
  2. To move, act, or proceed clumsily. See synonyms at blunder.
v.tr.
To bungle; botch.

[Perhaps blend of BUNGLE and STUMBLE.]
bumbler bum'bler n.

bum·ble2 (bŭm'bəl) pronunciation
intr.v., -bled, -bling, -bles.
To make a humming or droning sound; buzz.

n.
A humming or droning sound; a buzz.

[Middle English bomblen, of imitative origin.]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16日在網頁中以「笨拙,馬英九」(Ma the bumbler)為題,批評台灣總統馬英九,副題中點出︰曾是萬人迷的馬英九,現在已經喪失光環。結論中並以辛辣語氣指出,看來馬先生的政策沒有改變的跡 象,不過他的公信力卻每天都在流失。

Ma the bumbler

A former heart-throb loses his shine

 這bumbler一字的解釋 變成台灣的全民英語學習

官方介入之後 還有什麼"猶豫..... "

 查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它就是blunderer 而 blunder 呢?

 

blunder


 
音節
blun • der
発音
blʌ'ndər

blunderの変化形
blunders (複数形) • blundered (過去形) • blundered (過去分詞) • blundering (現在分詞) • blunders (三人称単数現在)
blunderの慣用句
blunder upon, (全1件)
[名]大失敗, へま. ▼無知・不注意などによる大失敗. ⇒MISTAKE[類語]
a ghastly blunder
大へま
commitmake] a grave blunder
重大な失策を犯す.
━━[動](自)
1 (方向がわからず)うろうろする, まごまごし[つまずき]ながら(…を)進む;(…に)うっかりはいり込む((in, into ...))
blunder along
とぼとぼ行く
blunder aboutaroundin the dark
暗やみでうろうろする
blunder againstintothe wall
壁にぶつかる
blunder into the ladies' room
うっかり女性トイレにはいり込む.
2 (不注意・まごつきなどから)大失敗する, へまをやる
blunder badly
大失敗する.
━━(他)
1 …をやりそこなう;〈財産・機会などを〉(不手ぎわで)失う((away));…を(…の状態に)間違って至らしめる((into ...))
blunder away thousands of pounds
へまをして数千ポンド失う.
2 〈秘密などを〉ついうっかり口にする;〈弁解などを〉しどろもどろに言う((out)).
blunder upon [on] ...
〈新事実などを〉偶然[まぐれ当たりで]見つける.





 媚蛋餘光中
馬英九總統廿三日拜訪詩人余光中夫婦。余光中以目前最火紅「bumbler」話題為馬英九打氣;他說,這個字沒什麼問題,就像中國字的「拙」,如老莊「大巧若拙」,是媒體翻譯有問題。馬英九也舉父親常以曾國藩家書「尚誠尚拙」教誨,他說,《經濟學人》沒惡意,他不會介意。



     英國《經濟學人》以「bumbler」評論馬英九,被國內媒體翻譯為「笨蛋」,連日來引發討論。

     八十五歲的余光中與八十歲妻子范我存居住在高市愛河畔的河堤社區大樓。馬英九昨天在高雄餐旅學校與青年學子座談結束後,近午時分拜訪余光中夫婦。

     馬英九剛坐下,余光中就主動提起,現在不是大家很熱門在討論這個「bumbler」嗎?總統聞言大笑,重覆唸著「bumbler」。余光中說,其實bumbler就是「拙」的意思,表示踏實、負責任、不輕舉妄動,如同大智若愚、愚公移山、大巧若拙,是媒體翻譯有問題。

     馬英九回應說,《經濟學人》亞洲版編輯也很罕見地特別寫信給我國駐英代表處,說明這個字沒有那個意思。他指出,從小在家裡,爸爸即以晚清名臣曾國藩人生哲學「尚誠尚拙」教導他們,以「惟天下之至誠,勝天下之至偽;惟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所以他不會介意。

     馬英九表示,台灣在經濟上也有很不錯表現。如《經濟學人》智庫最近也做全球評比,用購買力評價計算國內生產毛額,我國第一次超過英國,也超過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國內很少用購買力來算,大家比較少去注意,藉這個機會讓大家瞭解一下也好。

     馬英九強調,身為國家元首,大家對他有意見是正常,如果評論有錯誤他會澄清,有意見他聽了會檢討。

     馬英九說,最欣賞余光中一九七九年寫的〈西化中文─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余老師舉五十七個例子,說明有些可用很簡潔的中文,卻用很西化的語句,讓他讀了感受良深,經常影印分送給部屬分享。

     馬英九也推崇范我存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當十六年志工,登上台灣志工禮讚的書。范我存說,在美術館也碰過總統夫人。馬英九說,妻子在孩子小時候,很喜歡帶她們到美術館、博物館。

     余光中也透露,馬總統的女兒馬惟中將於下月訪問他,談「五月畫會當時怎麼興起?」馬英九愣了一下,大笑。

     余光中送給馬英九今年剛出版《濟慈名著譯述》,馬英九回贈《治國周記》及《台灣光復六十五周年特展專輯》及總統府手錶。余光中說,「你第一次當選也拿過。」一旁幕僚立即說,「這是新款的」。總統大笑,也說「新的,新的!」馬英九約停留卅五分鐘後離去。語. BLIND(盲人の)と関係があり, 原義は「盲人のごとくふるまう」]
blun・der・ing・ly
[副]

第二屆臺大文學翻譯獎講評 余光中


  第二次中國古典詩英文翻譯比賽,我有很多感想,和二十多年前參加梁實秋
文學獎不一樣,因為梁實秋獎是把英文翻成中文,分成散文跟詩;臺大的獎是
倒過來,譯成英文。這兩種譯法是不平衡的?因為英文已經成為世界語,有的
國家以英文為母語,有的以英文為第一外語。很多人學,中文少人學。所以英
文翻譯中文比較容易,因為我們已經習慣英文的想法跟說法。可是中文的說
法、想法外國人還沒有學會,所以英文翻出來的比例相當高。可是中文翻成英
文,譬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想了好久想不出該怎麼翻。語言的想法非
常不一樣,所以做評審非常沒把握。我評梁實秋獎比較有把握,知道哪裡錯了
哪裡可以改善,可是這個獎實在是不容易評。剛才贊助人很好心說:希望讓那
些不會讀原文、或是在外國長大的中國孩子能知道古詩是怎麼一回事。我覺得
這樣翻過去,這些華人子弟還是不知道中國詩是怎麼一回事。因為它有一種
linguistic relativity,一定是要那幾個字才能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比如說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沒有主詞,「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我
在美國教書的時候那些美國孩子說「誰在松下問童子?誰說不知道在哪裡?誰
說老師在山上?」都沒有主詞,那個想法完全不同。所以要欣賞一首詩就是要
讀他的原文,我覺得這種翻譯是very poor substitute,實在沒辦法。

譬如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如果用英文來想,就是「我獨在異鄉為異客,
我每逢佳節倍思我的親人,我遙想我的兄弟登高處,他們遍插茱萸唯獨少了我
一人」,那些代名詞就上去了。中英文是so incompatible,很難匹配,所以這
種翻譯當然也是一種必要之惡,是無可奈何之下用的一個代替品。

這兩屆我覺得題目出得太多了,第一屆是五題絕句、五題律詩。所以評審記了
十首詩,這十首詩當中,同一首詩的翻譯還好比較,不同詩的翻譯就更難比
較,非常難。第二次範圍縮小一點,三首絕句、三首律詩,不過還是要記六
首。可是參加梁實秋翻譯獎,只要記兩首詩就好,兩首詩、兩篇散文就解決
了。

中國詩翻成英文,尤其是古詩(其實新詩翻成英文還容易一點,現代詩很多都
難懂,但翻成英文就好懂一點,因為寫現代詩的人學習外國的主義跟派別,心
中所想的,英文很容易轉換),翻譯中國古詩比這個還難。

所以每次評中翻英,我最注重的是什麼呢?第一點,念起來像不像詩?第二,
形式有沒有把握?所謂形式,七言絕句就是七個字,結果英文翻成十四個字,
那就太長了。如何控制一句話,或是一行詩的長短,是基本功。如果翻得太
短,或是翻得太長,那從根本開始就失敗了。然後原文是押韻,英文要不要相
對地押韻就不強求。因為往往為了押韻,就去找幾個簡單一點的字。英文歌
“I love you true, you love me ,too”這種押韻非常油滑,到了後來就是那
幾個韻轉來轉去。其實押韻是一門很難的學問,而且中國詩押韻只要單字押韻
就好,英文詩押韻可以有better、matter、butter等等,可以陰韻和陽韻都
用。還有剛才院長提出來,近體之外古風其實也可以。古風較長,可是古風在
中國詩裡有一點像英文或是歐洲的blank verse,因為雖然有韻,但換韻換得比
較自由,不知道它有沒有分段落,諸如此類。

這一次三個評審評,覺得有些地方應該譯得更好,所以有的二獎從缺,有的頭
獎從缺,有的二獎頭獎都從缺,表示目標選得很高,以待將來更進步。

其實沒有一種翻譯可以完美的,菲律賓一位翻譯家施穎洲常說:我這首唐詩百
分之百翻過來。他怎麼敢講這句話?誰敢說這首詩我百分之百翻譯?我認為這
是一個matter of approximation,比較接近原文,比較像原詩。所以我最近參
加高教授舉辦的翻譯研討會,提出一篇論文叫做《譯無全功》,因為詩無達
詁,那譯無全功“translation knows no perfection”不可能完全好。

今天中午馬總統到高雄看我,所以我趕高鐵來趕得很辛苦。我安慰馬總統說,
你不要把這個bumbler看得太嚴重。他說我沒有啊,我說:蘇州的庭園最有名的
叫拙政園,從政的人就要拙,拙就是不討巧、踏實、說一不二,我說你的作風
就是不討巧。我說拙政園,是大智若愚,愚公移山,所以說愚不是不好,拙是
更好,就像英文的folly,林語堂翻譯最歡喜用folly,這個字不是stupid,
folly是癡,一個女孩可以對追求她的男孩說,“You’re a fool”, “You’
re so foolish”或是“folly”,“folly”其實是一個滿好的字眼。

至於個別的翻譯,我評的時候大概都是從每一行每一句,長度是不是恰好?如
果失控,望能精簡,押韻是否自然?要考慮用更自然的譯法。碰到典故就很麻
煩,如果literally把典故專有名詞也寫過來,恐怕外國人看了沒感覺。所謂典
故應該是一個民族集體的記憶。譬如吳三桂賣國,你要知道明末清初的歷史,
吳三桂一出來就知道是什麼角色,如果再去查字典吳三桂是誰,那這個典故對
你就沒有什麼感性,就只是一個知性的解碼而已,這個很有問題,所以我翻譯
Oscar Wilde的喜劇,我把它翻成《不可兒戲》,裏面有幾句話就不翻典故,把
它翻得讓中國的觀眾能夠了解一點,就是說有兩個少年在一起談話,忽然門鈴
大響,其中一個就說,那一定是二姨媽來了。為什麼呢?因為債主或親人上門
來,按起電鈴來才會如此的驚天動地,因為理直氣壯。債主和你客氣什麼?我
是你姨媽我跟你客氣什麼?可是英文不是這樣講的,英文是怎麼講的呢?
“That must be Aunt Augusta. Only relatives, or creditors, ever ring
in that Wagnerian manner.”「華格納式的」。華格納式的音樂是大鑼大鼓,
交響樂很響的,如果你不知道華格納式的音樂作風,Wagnerian manner翻過來
也沒有什麼道理。女孩子對追求她的男孩子說, “How quixotic you are”你
好像唐吉訶德啊。如果你不知道唐吉訶德是誰,是什麼作風,你好吉訶德
啊!?大家就不懂,所以我翻成:「你好癡情啊」。所以這些詩裡有許多典
故,尤其那首豫章婦作品:失翅靑鸞似困雞,偶隨孤鶴到江西;春風桃李空嗟
怨,秋水芙蓉強護堤。仙子自居蓬島境,漁郞休想武陵溪;金鈴掛在花枝上,
不許流鶯聲亂啼。裡面有許多典故,文徵明那首〈聞雁有感〉也有很多典故。
絕句很少典故,但到了律詩就多了,因為律詩要對仗,非要苦思而得,不可能
完全感性,一定要用點典故,尤其是中間兩聯,碰到七言絕句,典故非常多。
比如社會組第一名黃金山翻譯的〈自責〉,是女詩人朱淑真的詩:女子弄文誠
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她是最早的女性
主義者。詩說一個女子要舞文弄墨,那絕對是罪過。舞文弄墨以外還要寫詩更
不可以,所以女孩子家要磨穿鐵硯-也就是考功名、吟風弄月,不應該是我們的
事;應該待在閨房裡把金針繡折了,才是盡了女子的本分,很有趣。而黃先生
是這樣譯的:For a woman to fool with letters, it is indeed a crime! 
How can one bear her putting the moon and wind in rime? To grind
away at the iron ink-slab is none of my due, And yet to wear out
the gold needle is deemed a virtue prime.四行差不多長短,押韻也如原
詩,AABA,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押韻,很難得,很不容易了。可是我數了
一下,四句詩裡面,英文用了多少音節呢? 15、14、14、15,比較長。中文是
七個字,英文15個音節就比較長一點。所以我嘗試把他縮短,怎麼縮呢?譬如
說“For a woman to fool with letters, indeed a crime!”,“it is”就不
要了。“How can one bear her putting the moon and wind in rime?” 我
建議他可以縮短成“How more so”「更加如此」。“to put the moon and
wind in rime” 這樣就短一點。“To grind the iron ink-slab is not my
share,”又短了幾個音節,“And yet break the gold needle is indeed a
feat prime.”, “feat”就是一大事功。這樣下來就變成每一行幾乎都是11個
音節,就成為我所謂的approximation,比較接近原文每一句的長度。我自己翻
譯詩大概翻了有五六百首,學到了什麼東西呢?就是英文的詩句很長,翻成中
文一定要把它減成差不多相等的長度,這樣才像原文,否則漫長無度就像散
文。

大專組貳獎吳瑞斌,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博士班,很高興,因為我在中山快要
二十年了,沒出過詩人也沒出過翻譯家,吳瑞斌同學能得獎不能證明我有什麼
影響力,不過證明中山是不錯的學校。同一首朱淑真的〈自責〉他是這樣翻
的:‘Tis bad for a woman to dabble in words; Writing romance is
even worse. Wearing out an inkstone is not my business, But
breaking embroidery needles earns me praise.看得出來他努力要押韻,
“words”和“worse”勉強可以算是,“business”和“praise”也沒有真正
押韻。而且“not my business”的“business”比較散文化,比較prosaic,
詩最好不要用business這個字,這個字本身就是too business-like,所以建
議:Wearing out an inkstone is not my place,But breaking embroidery
needles earns me grace.這樣就是正式押韻,“place”和“grace”。

豫章婦這首詩我覺得是最難翻的,因為這個婦人的身分很難確定,所以詩句也
就難來詮釋。身為困雞的青鸞,先變成嫁不到春風的桃李,然後又自比為入秋
的芙蓉,要維持自尊,最後又住到蓬萊仙境,不但武陵的漁人不能擅自闖入桃
花源,連風塵女子也要禁絕。說來說去,孤鶴到底是誰?這種焦點分散的移位
跳解,無論譯得怎麼好,以英文為母語的讀者還是不懂。我記得其中一首詩以
西方的典故代替中國的典故,這個問題是外國的讀者讀到之後就覺得,什麼時
候中國詩會用到希臘跟羅馬的典故?他們覺得很奇怪。以英文而言那個譯文非
常好,可是不夠忠實。那首〈絕客詩〉移山倒海一律換成希臘神話;孤鶴就變
成了天鵝,江西變成西方極樂島嶼,蓬萊的豫章婦好像就變成了冥后,漁郎就
變成了海神的兒子,流鶯變成希臘神話的harpys。整個移過去,英文非常漂
亮,可是 I wouldn''t call it translation, or rather you may call it
adaption. 應該不算是翻譯,我覺得滿可惜的。講得拉雜,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