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The History of England. Wikipedia的次文化翻譯;專有名詞人名等不譯



錦坤兄送"奇文共欣賞"一篇:
奇葩譯者多,你們弄啥咧| 從把lesbian譯成“黎巴嫩”說起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6-01-24 09:43

我關心Hume的名著案:The History of England, 6 vols. - Online Library of Liberty
劉仲敬的《英國史》
書評君曾讀到一篇題叫《羞煞嚴復,氣煞休謨——評劉仲敬譯<英國史>》的文章,豆友David用洋洋近2萬字之言控訴了譯者劉仲敬的“英文水準之低下,歷史素養之粗劣,翻譯態度之輕佻,錯誤名目之繁多”。這部讓晚年休謨一直念茲在茲、與吉本《羅馬帝國興衰史》和羅伯遜《蘇格蘭史》並稱於世,堪稱18世紀“哲學歷史學”之鴻篇巨著的《英國史》,被漢譯活生生地糟蹋了!
奇葩譯者多,你們弄啥咧| 從把lesbian譯成“黎巴嫩”說起
因為這位喜愛以嚴復自況的劉老師翻譯錯誤太多,書評君擔心就是今天三條推送文章全都說這本書也說不完呀,姑且從David的文章中撿了兩個高中生亦能看出的錯誤放在此處。
(譯者劉仲敬)也不知道“economy”除了“經濟”還有“儉約”之意,將“want of economy and an ill-judged liberality were Henry's great defects ”(不知儉約和不得其所的慷慨是亨利最大的缺點)譯為“亨利最大的弱點就是財政困難和欠考慮的慷慨賞賜”。(第2卷:中文18頁,英文13頁)

(譯者劉仲敬)不知道“raise”除了有“供養”之外還有“提高”之意,把“The committee of danger in April 1648 voted to raise the army to 40,000 men”(1648年4月,危機委員會投票決定將軍隊增至4萬人)譯為“1648年4月,危機委員會投票通過決議:供給四萬大軍”。(第6卷:中文108,英文94)

詢問閱讀建議嗎?英文好的同學請直接閱讀原版,英文不好的同學就換一本英國史方面的書來讀罷。

*****
Wikipedia的次文化subculture翻譯,很可參考。我的英文人行到上碰到兩字,我都參考它們:

furries/furry fandom
獸迷英文Furry fandom)是指受到歐美國家的卡通文化之影響,喜好具有人格或其他人類特質的擬人化動物之虛構角色的一群人。擬人化的特質包括表現出人類智能、臉部表情語言能力、雙足步行、穿著服裝等行為。獸迷一詞也可用於指稱在網際網路聚會活動上集結的此類興趣團體,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一種迷文化的表現。

rave (from the verbto rave) is a large dance party featuring performances by DJs and occasionally liveperformers playing electronic music, particularly electronic dance music (EDM). The music is amplified with a large, powerful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 typically with largesubwoofers to produce a deep bass sound. The music is accompanied by laser light showsprojected imagesvisual effects and smoke machines. The word "rave" was first used in the late 1980s to describe the subculture that grew out of the acid house movement.[1]

銳舞,又稱銳舞派對狂野派對,是一場通宵達旦的舞會,在那裡DJ或其他表演者會播放電子音樂銳舞音樂。銳舞是從英文rave音譯而來,當初這個字是1960年代倫敦加勒比海裔居民用來稱呼派對的俚語。1980年代末期,新聞記者將這個字轉變成稱呼那些從迷幻浩室(acid house)運動中,發展出來的一種派對現象及次文化




----
昔日劉振老師等人主張:人名不譯。
這有很多優點,當然有些缺點。


在日本,W. Edwards Deming  (中文:戴明)最早譯為"德明",後來當然採用譯音:不過我們不採納梁容若先生提議的,用注音符號來翻譯專有名詞,參考他1959年的論文: 梁容若 【如何改善中文裡外來語的翻譯】,《東海學報》第一卷第一期,1959 。
William McNeill《追求真理:威廉‧麥克尼爾回憶錄》(杭州:浙江大學,2015)可知,傳主是世界史的名家,不過他只懂三國語言,當人無法應付世界多國的不同於英語表達的專名,為同事笑。
人名不譯的情形似乎還可以,譬如說:MOT TIMES 明日誌


從來沒有一位建築師敢把房子只「蓋一半」的,但「冷血」的 Alejandro Aravena 就是有這個本事,而且還樂此不疲!
成為 2016 年普立茲克新科得主的 Alejandro Aravena,不僅翻轉人道建築的趨勢、打破了全球社會住宅的遊戲規則,從他的「行動庫」──ELEMENTAL 工作室開始致力與當地居民協力共造的「參與式設計」建築,便不難看出在這些實踐過程中,Aravena 不斷追求的公共利益與社會責任之價值。不過,別看 Alejandro Aravena 一張帥氣瀟灑的臉龐,其實他在智利、墨西哥等地的「蓋一半」社會住宅創新概念與人道重視上,還曾被一些建築師及媒體評論為過於「冷血」呢!
當然,「冷血說」小編也覺得有些誇大了,且 Alejandro Aravena 近年還有非常多知名的建築作品,如 2010 年智利大地震海嘯重建計畫、剛榮獲英國年度設計獎的「UC 創新中心」...都在等著建築迷們一探究竟呢!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參與 Aravena 的偉大建築吧:http://goo.gl/LD6N96更多
一起動手吧!我的建築就是你的參與──2016 年普立茲克獎得主 Alejandro Aravena 

某些專業名詞的暫譯,無法全面說出原文的全譯,所以採用原文當外來語也可行。例子後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