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論中國雕塑藝術與朱銘的貢獻之一句



"我想,其他的講者一定會讚美他的作品的其他面向,例如他經常回顧的、充滿木痕力量的水牛與牛車,或者他生動的素描,充滿生命力並表達出量感,似乎不只是做為雕塑的草圖,而是創作能量的滿溢,一如斯坦因 (Gertrude Stein) 對畢卡索 (Picasso) 的評論,必定將持續掏空自身。"

論中國雕塑藝術與朱銘的貢獻
譯自原文
審定︰廖新田


Other speakers will, I am sure, do honour to other aspects of his works, such as the powerful wood-carvings of buffalo and laden carts to which he returns from time to time, or the lively drawings which, although they are full of life and volume, seem to be not so much sketches for sculpture as a simple overflow of creative energ y, welling out of a man who, as Gertrude Stein said of Picasso, must continually empty himself.

hc評: 這段翻譯必須消化之後再造

我是讀中文不懂再找英文的

最後部分作者其實要說的是:

朱明一如斯坦因 (Gertrude Stein) 對畢卡索 (Picasso) 的評論,必定將持續放空
身。




民國九十四年九月四日,由行政院文建會及朱銘美術館共同主辦的「朱銘國際學術研討會」,於福華國 際文教會館舉行,大會主持人—廖仁義先生以「當代文化視野中的朱銘」為主題,將現場論文發表以三個子題逐一進行:一、「全球在地化的典範—朱銘藝術創作的 文化內涵」,二、「朱銘與現代雕塑」,三、「朱銘雕塑的空間美學」,邀請到七位學者,依三個子題分成三個場次,共同來探討朱銘於當代文化中的精神與意義。

......

任 教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的蕭瓊瑞教授及英國牛津聖凱薩琳學院的麥克.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教授,於第二場次就東西方不同的文化經驗角度來討論朱銘與現代雕塑的關聯,並由台北市立美術館黃才郎館長擔任主持。蕭瓊瑞教授,以其自 身二十多年對台灣藝術史的研究,評析朱銘的「太極系列」;他指出「太極系列-太極拱門」達到太極精神的表達,更是朱銘現代雕塑的高峰表現。蘇立文教授從事 中國藝術研究多年,也是國際間從事中國藝術研究十分知名的學者。他從兩方面來評論朱銘對中國雕塑藝術的貢獻:一、了解在朱銘以前雕塑在中國文化中的角色, 二、單純就藝術家的角度來評價朱銘的特質。



◎ 2005「朱銘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論文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