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何穎怡「重版女王」《天真的人類學家》「阿宅正傳」,二是「裸體午餐」「在路上」

 何穎怡女士說她要從翻譯事業退休了......好像兩年前,我在網路提議打算頒發翻譯藝術獎給她,或許她人在加拿大,回台灣一趟活動也多,就失聯了......

何穎怡「重版女王」《天真的人類學家》「阿宅正傳」,二是「裸體午餐」「在路上」

今日的非政治文(1)我的馬車夫給雷打死了

欣聞《天真的人類學家》上下集合冊改版上市一年半,再版囉~~跨過平損點,表現比新書還好。

《天真的人類學家》一直是我心愛的「翻譯成就」。是啦。就是「成就」那麼不要臉地自大。

這本書撇開你必須有點人類學背景才能翻譯,文字還必須進入英國人特有的「乾幽默」境界。

英式乾幽默通常架構在幾個基礎上:

1. 句型結構比較複雜,絕對不是「你媽死了」那種低級玩意。因此翻譯時如何擺設形容詞與副詞與子句就變成挑戰。

2. 必須是知識階級的用字水準,只有新聞常用三千字是不夠了,套句實驗音樂大師Laurie Anderson的說法「三音節以上」。譬如表現好,great 一音節。excellent三音節,明顯程度較高,你能用到illustriously才叫exceptionally good啦。

3. 語義俐落,梗點壓最後一拍。翻譯者必須如實呈現「梗點拍速精確的節奏」。

因此翻譯英式乾幽默就變成翻譯的有趣挑戰。挑戰的當然不是你英文有多好,而是你中文有多好。

我覺得如果以我現在這個年紀來翻譯《天真的人類學家》絕對不會比當年好。中文程度應該是有進度,但是翻譯「英式乾幽默」需要的「猛」絕對來自生氣勃勃。我老嫗一枚,氣竭了。

慶祝《天真的人類學家》再版,我撈出以前的舊文,看完,你就知道何謂我的馬車夫被雷打死了。

⋯⋯⋯⋯⋯⋯⋯⋯⋯⋯⋯⋯⋯⋯

我是人類學的宅修生,自讀型的。最早是做月子時沒事幹,啃完一本黃道琳翻譯、潘乃德原著的《文化模式》,覺得人類學好迷人啊,是「人」的基本學問,也指向哲學。後來在唱片公司做田野錄音,讀了一點人類學,最有用的是基辛(R. Keesing)所寫的兩冊《當代文化人類學》,入門必讀。之後,為了主持世界音樂性質的電台節目,就又亂七八糟讀了許多人類學書,包括磚頭級的《金枝》。(持續閱讀往此去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9501



叫我「重版女王」(不是「重版出來」。)


我的「在路上」最近也要重版了。


容我吹噓:譯作能被「重版」,代表那個翻譯經過十年二十年仍是經得起考驗。


當然,最重要的,原著本身是經典。下面我被重版四本譯作就是。


在這四本裡,有兩本是被公認「無法攻克」的,一是「阿宅正傳」,二是「裸體午餐」。「裸體午餐」這麼多年來始終一點一點地賣,謝謝商周出版沒有失去信心。時間一到就跟國外續約,一刷五百本也沒關係,要確保經典在台灣不會斷貨。


以今日市場之困難,編輯的苦心真的令我動容。


「在路上」在我之前,就有不少譯本,它的原文並不難,黑話俚語也都查得到,難在爵士樂裡有些難以表述的表演風格,你必須深入深受爵士樂影響的垮世代文化才能勉強翻譯出來。。


當時,我翻譯完那些段落後,回去翻閱之前的其他譯本,發現它們被整段整段地跳過沒翻。我就想對這世界大叫:


我又贏了。你們趕快買,這才是真正的全譯本。


好啦。「在路上」重版就是我最好的母親節禮物。翻譯故事請往留言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