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古德明 《中華正聲》《真假中文》 中共「信用破產」

十幾年前就知道古德明先生。看來他每天專欄文章可能四五篇,如此日積月累,成績可觀。
我今天看黎漢傑先生介紹古先生的《真假中文》,就去他的蘋果日報專欄找一篇《中共「信用破產」》,認為可當代表。不料抄了Wikipedia的《古德明 》,才知道《中華正聲》《真假中文》等是在香港的另外一份報紙的專欄。
就這樣簡介古德明先生。


古德明(1953年11月13日),生於廣東中山石岐香港英語教育作家、時事評論家。

生平[編輯]

古德明1957年搬遷至澳門定居,1964年再遷至香港,及後就讀於香港潮州商會小學聖保羅書院。197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英文系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因批評文化大革命,並未獲得任何獎學金。1981年考獲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學位。古德明曾在聖貞德中學任英文教師,後於香港大學新聞組擔任翻譯員,1986年任職於中文大學人事組,1989年曾任《明報月刊》總編輯,1991年出任香港科技大學翻譯組主管。1997年曾隨家人移民紐西蘭,1998年回流香港。
古德明現於《蘋果日報》「生活名采」版每日撰寫專欄「征服英語」,回答讀者關於英語的提問;以及星期六於「論壇」版撰寫另一時事評論專欄「常山月旦」,聲稱以古時中國的優良作風非議中國及香港時弊。另外,古德明亦在《讀者文摘》擔任特約編輯,翻譯英文版讀者文摘為中文,及曾於香港免費報紙《AM730》設有專欄,名為「中華正聲」,聲稱以扶持正統中文為己任,大力批評中共現代漢語,逢週三刊出。

筆戰[編輯]

古德明以往經常評點名人學者的中英文錯誤,然而被批評者卻不認為自己有錯,因此古德明常與這些人展開筆戰,有人甚至將他比喻為「英語界的宋祖德[1],但現在除非有人認為他的語文有誤,否則都不會主動指正別人的錯處。[2]
較主要的筆戰如下:

中文[編輯]

  • 在《蘋果日報》《常山月旦》專欄,就陳永明主持的節目《中文一分鐘》內「層出不窮的悖謬」,與該節目的負責人展開筆戰。[3]
  • 在《蘋果日報》《征服英語》專欄,就可立中學一中文教師贈予當時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的「古典詩」作批評,指這首詩平仄對仗及文辭出了問題,其後與一名教師展開筆戰。

英文[編輯]

  • 在《明報》《英語聞問切》專欄,就一篇香港某大學的公函內的英文文法訛錯,與瑪利亞書院英文學會展開筆戰。[4]
  • 在《明報》《英語聞問切》專欄,多次指出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內容有誤,及字典聲稱的「獨立研編」是假的,因為詞典中例句大量剽竊英美英文詞典,還有反駁陸氏於《亞洲字典會議》發表、針對古氏指控的駁論。[5]
  • 在《蘋果日報》《征服英語》專欄,就英語Ensign(艦旗或商船旗)的使用問題,與名流鄧永鏘展開筆戰,及後兩位曾斷斷續續就英語文法互相批評。古最終拋下戰書,以「每題賭一萬港元」,賭他跟鄧討論的八個英語問題誰對誰錯,惜鄧不肯應戰。[6]
  • 於《蘋果日報》《征服英語》專欄就唐英年的一句「I think that is completely rubbish that」與讀者筆戰了數天[7][8]

著作[編輯]

時事評論[編輯]

  • 《常山月旦》七集 -- 次文化堂出版
  • 《明月晚濤》三集 -- 次文化堂出版
  • 《以古非今》甲至丁篇 -- 次文化堂出版
  • 《胡不仆街》 -- 香港蘋果日報 二零零九年四月四日([1]

英語學習[編輯]

  • 《聽講英語Easy Way》-- 青桐社出版
  • 《為甚麼說不好英語》-- 青桐社出版
  • 《英語聞問切》1-25集 -- 明窗出版社出版(本系列第26集後作者為魯效陽先生)
  • 《征服英語》1-6集 -- 次文化堂出版
  • 《英文,放馬過來!—文字的意義和差異》-- 青桐社出版
  • 《英文其實不困難—文字的正確用法》-- 青桐社出版
  • 《錯英文.大道理》-- 青桐社出版
  • 《好壞英語》-- 亮光文花有限公司

文化研究[編輯]

  • 《尋根究底》三集 -- 次文化堂出版

散文[編輯]

  • 《少年翰墨》 -- 次文化堂出版
  • 《少年殊調》 -- 次文化堂出版

譯著[編輯]

  • 《西洋詼諧小品新譯》 -- 明窗出版社出版
  • 《西洋幽默小品新譯》 -- 明窗出版社出版
  • 《泰西筆記小說選》 -- 次文化堂出版
  • 《泰西筆記小說選2》 -- 次文化堂出版

中文專著[編輯]

  • 《實用中文商務公函寫作》 -- 明窗出版社出版
  • 《中華正聲》 -- 次文化堂出版

參考資料[編輯]

  1. ^ 譯文論壇
  2. ^ 非常人語:不堪人事日蕭條
  3. ^ 《常山月旦》, 二零零一年 , 21 - 39頁
  4. ^ 《英語聞問切(十)英文造句之對稱》 , 一九九八年 , 122 - 146頁
  5. ^ 《英語聞問切(十四)怎樣增強英語理解力》, 一九九九年 , 55 - 58頁

  6. ^ 二零零四年八月廿四日,香港蘋果日報
    ^ 二零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香港蘋果日報
    ^ 二零一一年九月一日,香港蘋果日報
  • 《非常人語:不堪人事日蕭條 - 古德明》,壹周刊,754期,2004年8月19日


中共「信用破產」


去年六月,中共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白皮書,把所謂「香港高度自治」解釋成為「中央政府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秘書鮑彤慨歎說:「這個政府信用破產!」鮑彤所見不差,但他畢竟是新中國人,說的是現代漢語。
「破產」中文只有一個解釋:家產耗盡。李白就曾經破產:「黃金逐手快意盡,昨日破產今朝貧。」(《醉後贈從甥高鎮》)李白又曾稱譽秦末張良散家財求壯士刺始皇:「子房(張良)未虎嘯,破產不為家。」(《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今天的法律詞語「破產」,沿用古人意思,十分貼切。
但中文沒有「信用破產」的說法。這個「破產」,無非英文bankrupt一字的變體。《朗文當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bankrupt條下就有兩個解釋,一是「破產的」,一是「缺乏(某種美德)的」。詞典還有例句:(1)The firm went bankrupt(公司破產了)。The opposition attacked the government as morally bankrupt(反對派批評政府道義淪喪)。第二個意思的bankrupt,中文還可以譯做「蕩然」,例如《後漢書》卷六十七說到黃巾賊亂天下:「朝野崩離,綱紀文章蕩然(廢壞)矣。」信用蕩然、道義淪喪等,譯做現代漢語,一定是「信用破產(bankrupt in credibility)」和「道義破產」。現代漢語人最引以為榮的,就是用方塊字寫英文。
中國人會說中共背信棄義、言而無信、食言而肥、百約百叛、出爾反爾、輕諾寡信等等。中文詞彙豐富,何必一味向西方學舌。 


真假中文
作者:古德明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華正聲》續篇。現代中國人寫文章,皆以學習外語為尚,遣詞用字,根據的不是中文籍典,而是英漢詞典。傳統中華文化現已沒有人認識,現代人寫作,卻喜歡崇洋媚外,以外國人為師,甚麼「成本效益」、「立馬」、「性騷」、「萌」不中不西的詞彙,充斥於報章雜誌。眼見中華文化淪落,深諳中西文化的作者掮起重擔,為讀者講解正統的中國用語和說法,希望能撥亂反正,為挽救中華正聲盡一番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