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the pale fire of time 時光的幽冥火

今天遇到A Poet to his Beloved 一詩中的  the pale fire of time。想起近十年前在Simon University (blog*)討論過 pale fire 。

W. B. Yeats (1865–1939). The Wind Among the Reeds. 1899. 詩集

18. A Poet to his Beloved



I BRING you with reverent hands
The books of my numberless dreams;
White woman that passion has worn
As the tide wears the dove-gray sands,
And with heart more old than the horn 5
That is brimmed from the pale fire of time:
White woman with numberless dreams
I bring you my passionate rhyme.


*尋常齋 檜軒 華人戴明學院 司馬大學
新生南路 台北 台灣 地球 宇宙

---
2007.11
因為要介紹《當代法國文學詞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
在網路上找到這篇剪貼別人文章的東西
約5年前SU  討論過 pale fire
我將它轉月娟
她很快買一本大陸翻譯來看
認為梅先生的有些問題
她自己翻譯的約2年前出版**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93100
一場最漫長的棋局
2006-09-21《幽冥的火》(Pale Fire)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著
◎廖月娟
《幽冥的火》是納博科夫17本小說當中,結構最特殊、題材最複雜的,卻像晶體一樣對稱、完美。
整個作品是由序言、一首長達999行的長詩、評注以及最後的索引所組成。這四個部分猶如四個元素交互作用,同時我們也看到現實與想像、意義與瘋狂、碎片與整體不斷撞擊,因而迸發出奇詭瑰麗的火花。
《幽冥的火》情節錯綜複雜、虛實難辨,如果讀者只是被動地循著一條線走,沒多久就會發現自己身陷迷宮,不知何去何從。依照納博科夫的設計,你絕非是個被動的讀者,而是和他對奕的人。你必須主動參與,掌握線索,從自己的認知與推理去建構一個屬於你自己的閱讀世界。換言之,你已經被設計成小說的一部分,沒有你的參與,小說不但不完全,也失去了意義;沒有這樣積極的參與,這小說也讀不下去。納博科夫在自傳《說吧,記憶》就把作者與讀者的關係比喻成一個出棋題的人和一個解棋題的人。他一邊寫作,一邊布置棋局,拿各種陷阱、圈套和難關來考驗讀者:「我記得我曾為了設計一個棋題苦思多月……好讓解題高手覺得過癮。如果是頭腦簡單的人來解,就不知道我是多麼用心良苦,只會最容易、最明顯的解法,不能體會那種甜蜜的折磨。」長詩與評注不斷地交互參照,兩者的分歧與虛實,引發我們種種思索與質疑,這就是讀這本小說最大的樂趣。
難怪瑪麗.麥卡錫(Mary McCarthy)把這部小說形容得極為有趣:「《幽冥的火》是個掀開盒蓋就會蹦出小丑的魔術盒、蛋形珠寶、一個上了發條的玩具、棋局、一部令人歎為觀止的機器、給書評人的陷阱、貓抓老鼠的遊戲、一部互動小說。」小說家約翰.巴思(John Barth)更直截了當地說:「《幽冥的火》,這小說好玩極了。」小說機關重重,從索引中可見一斑。冷珀國的王室珠寶究竟藏在哪裡?你得從金波特的索引下手──查「王室珠寶」條目,查到之後,他又要你參看另一個條目「藏匿之處」。你找到了「藏匿之處」, 又告訴你在「potaynik(俄文,意為祕密藏所)」,好了,你找到「potaynik」,又要你去「taynik(俄文,祕密地點)」,最後又叫你回到「王室珠寶」的條目。
《幽冥的火》讓人不禁聯想到納博科夫翻譯的《奧涅金》:兩者結構雷同,同樣是由序言、詩、評注和索引組成,甚至各部分的篇幅比例相當。1967年,納博科夫接受《威斯康辛文學研究》(Wiscosin Studies)的專訪時答道,沒錯,他在創作書中金波特這個角色時,的確融入了自己的翻譯經驗。他對細節幾乎有著病態的執著,因此譯注《奧涅金》才會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除了原詩譯文,還多了110頁的序、1087頁的注解和109頁的索引,共分四巨冊。他曾說,早知道翻譯普希金會這麼費時,或許他就不會做了。然而,一旦動手譯了,他就變得無可自拔,愈想早早完成,就愈有更多的新發現,使他欲罷不能。這種發現的樂趣就是他創作《幽冥的火》的火種。
此書也展現納博科夫做為一個小說家最狂野的企圖心,不但把所有的文體一網打盡,包括詩、小說、評論/注解、戲劇和索引,所探討者更涵蓋了所有小說可能提到的主題,就像是一個黑洞,深邃而偉大,成為20世紀小說史上的一個奇觀。
------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le_Fire

Explanation of the title[edit]

As Nabokov pointed out himself,[13] the title of John Shade's poem is from Shakespeare's Timon of Athens: "The moon's an arrant thief, / And her pale fire she snatches from the sun" (Act IV, scene 3), a line often taken as a metaphor about creativity and inspiration. Kinbote quotes the passage but does not recognize it, as he says he has access only to an inaccurate Zemblan translation of the play "in his Timonian cave", and in a separate note he even rails against the common practice of using quotations as titles.
Some critics have noted a secondary reference in the book's title to Hamlet, where the Ghost remarks how the glow-worm "'gins to pale his uneffectual fire" (Act I, scene 5).[14]
The title is first mentioned in the foreword: "I recall seeing him from my porch, on a brilliant morning, burning a whole stack of them in the pale fire of the incinerator...".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