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譯人 施寄青



除了《李·艾科卡反敗為勝》,我沒讀過施寄青的譯作。草貼此文紀念她。

施寄青(1946~2015),祖籍陝西,生於青島,1949來臺,政大中文系畢業,失婚後靠翻譯自立。


知名作家施寄青驚傳辭世,苗栗檢察官相驗證實死訊。

施寄青昨晚因心肌梗塞辭世,享壽68歲,不少網友在得知訊息後,紛紛在台大批踢踢留言表示「R.I.P」,根據《維基百科》記載,作家施寄青身為教師、作家與女權運動人士,同時她也是台北市晚晴婦女協會創辦人。施寄青曾經參選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不過因連署人不足,中央選舉委員會不准其登記、並遭駁回其訴願。(地方中心、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她替皇冠翻譯《神約》(1981)、《南與北》(1982)、《孽障》(1982)、《舊歡如夢》(1983)、《火爆行動》(1983)、《聖彼德堡夜客》(1983)"《印度之旅》(1985)等。其他翻譯作品:《李·艾科卡反敗為勝》、《紫色姐妹花》(早期著作與譯著主題以女權運動與性別教育為主,近期則轉往宗教鬼神與占卜方面)


張思婷【譯評】佛斯特《印度之旅》|一趟旅行,三種風情
http://missluffa.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12.html




施寄青為晚晴婦協創辦人,曾任建中國文老師,因外交官丈夫外遇離婚,與前夫有段奕倫及段奕德兩子。

皇冠文化集團

【紀念施寄青老師】

看到施寄青老師去世的消息有些震驚,幾年前我們曾出版施老師和兩個兒子合著的《我的老媽是名牌》,看見了母愛的光輝。

******

我的老媽自稱是名牌,

她名氣響亮、言詞犀利、作風前衛大膽,但在我們面前其實是一位再平凡不過的母親,我們能在年輕時周遊列國、豐富人生視野是拜老爸所賜,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卻是老媽送給我們的人生禮物,「你大可不必盲目追逐潮流,因為世界周遭的改變不是你可以預測的,但我知道若你做自己喜歡的事會讓你快樂,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成功的機率會更大。」老媽說。即使我們之間曾經隔著半個地球的距離,記憶中也沒有所謂的「家」存在,老媽仍然給了我們最大的自由,與百分之百的支持,一路去追尋自己的人生和夢想……——《我的老媽是名牌》


----


明智周




【美麗人兒的美麗事業】


高一的時候很幸運地上了她一年國文課。

當時我習慣坐在靠窗的座位,將她的課來回聽個兩次。因為,她的嗓門很大,隔天到隔壁班上課的時候,我還是可以清楚聽見,可以再重新玩味一次。

當然,她上課的重點並不局限在部定國文課本,多半是關於她『自我教育』『自我啟蒙』的人生體驗。當時我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不過,或許超乎很多人的想像,當時我最大的收穫還是聽她講《論語》。有別於一般教條生硬的官方解釋,完全能夠呈現出經典書籍的生動和深刻處。這也是我第一次發現,原典和詮釋之間居然可以產生這麼大的落差,發現經典著作難免都要無奈地面臨稀釋、曲解的命運。

一直到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她同時扮演了我人生導師的角色,在面臨困境的時候總是可以找她聊上兩句,獲得新的啟發和安慰。

她的開創格局、樂善好施,可以說是引導台灣社會的一股美麗力量。一九八零年代、九零年代的台灣婦運,曾經因為她而添上許多美麗色彩。

後來,兩千零二年我從日本回來之後,很驚訝地發現她竟然一腳踩入了鬼神的世界,而且還是用原本的運動思維,用理性的思辨和樸質的善意在推廣她的信念。這大膽的一步,為她的『晚年生活』平添不少波折,看了著實令人心疼、感傷。因為,在我眼裡,她還是照片裡天真、熱情、善良又熱心助人的小女生啊。

(2015/01/14 第一次發表於臉書)


------

郝明義Rex How

施寄青老師走了。記者來電要我談一談她,我想了一陣子之後,想用「實踐者」來總結。

她因為婚姻中受的打擊,從而幫助其他女人,支持「晚晴」,是實踐她所相信的事情。
多年後,她因為覺得太多女人走不出失婚的陰影,一直擺脫不了依賴的習性,決定自己另有探索,也是實踐。
她參與教育的議題,參與政治的議題,總是直來直往,也不同於一般的名嘴,是有她真心相信的事情,並且在實踐。
在她眾多的實踐中,有一項還特別影響到我。
2004年,施寄青整理她幾年來對台灣一些特別的通靈加超自然能力人士的認識,交給大塊出了一本《看神聽鬼》。她之前一直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後來卻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來徹底研究超自然,當然也是實踐。
沒想到我不只是成了這本書的出版者,也成了實際的受益者。
2005年底,我內人生了一場極其離奇的病。我和她一起翻騰於生死關卡,其後寫了一本書《那一百零八天》記其過程。書裡有一段寫我在科學的醫療中亂了方寸,想到請我們主編找一位作者介紹一位可靠的通靈者,後來並當真渡了一個險關。那位主編是陳文芬。作者就是施寄青。施老師聽到我遭遇的難題後,就幫我介紹了功力神奇的L太太。施老師和文芬在那個深沉的黑夜裡陪我去找L太太的一幕,是永不會忘的。
所以我是她實踐的受益者。

近年來我在紐約時間居多,剛才檢查和她聯絡的簡訊,是去年一月,整整一年前了。
我和施寄青的聯絡雖然疏密不定,有時也不免有些爭執,但基本上我們應該是彼此相知的。
感謝施老師。祈願並祝福您現在也繼續在實踐您所相信的。

附文:
在《看神聽鬼》之後,大塊成立了一個子品牌「小異」,出版過施寄青寫的另一本《通靈者說》。

我為這本書寫過一篇序言如下:
一個非無神論者的發言 
郝明義

看待(或對待)這個世界的方法,有四種。
第一種,是「無神論」。我們腳下踩的就是土地,頭頂有的就是天空,別無其他。活著的時候,喜怒哀樂有之,越伏高低有之;生命結束之後,也就塵歸塵,土歸土,別無其他。

第二種,是「有神論」。天地之間,另有其他存在、規律。因而有神有魔;有天堂,有地獄。因而不能不選擇一種宗教,虔誠地信奉。

第三種,可以稱之為「非無神論」。這種人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相信冥冥中還是有一種令人敬畏的主宰力量。因而自己會給自己定下一些行為的規範,定下一些思索的方向。

第四種,可以稱之為「非有神論」。這種態度的出現,又有幾種可能。第一,是變形的無神論,無神論堅持得不夠徹底,有時候又想相信一些有的沒的。第二,是變形的有神論,宗教信仰堅持得不夠徹底,言行不一。第三,是亂掉章法的非無神論,沒出問題的時候,把冥冥中的力量忘得一乾二淨,有所需求的時候,又要逢廟就拜,逢神就求。「迷信」的真正定義,應該是「迷而亂信」、「迷而不信」。這第四種「非有神論」,應該就是「迷而亂信」、「迷而不信」的代表。


我認識施寄青女士多年。目睹了她從「無神論」的立場,轉變為「非無神論」的立場。
一如她一向的特立獨行,她從不隱瞞自己這種轉變。不但不隱瞞,還著書論述,公開發表。這其中許多過程,她都寫在前一本書《看神聽鬼》中。
《看神聽鬼》之後,將近一年半的時間裡,她一直在忙一個新的計劃,針對台灣各種各樣「通靈人」做一次大幅度的調查報告。我和她見面的時刻雖然不多,但是不停地聽到她奔波於全台灣各地的動靜。距離阻攔不了她,期間一度受傷頗重的身體也耽擱不了她。
而最後的結果,就是她這一本《通靈者如是說》。


《通靈者如是說》,一方面可以歸類為一種報導文學,作者以近乎田野調查的方法,為讀者展述了她的觀察與心得;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作者另有意圖。

施寄青顯然希望這一本書對那些「非有神論」的人,那些「迷而亂信」、「迷而不信」的人,能產生些實際的幫助。「無神論」的人不需要她的建議;「有神論」的人有自己的信仰在指引,不勞她的建議;基於一個「非無神論」者的立場,她希望自己的探索,能對那些迷亂的「非有神論」者給些參考與建議,能和那一些人產生對談,讓他們在種種蠱惑中不致走太多冤枉路。

她要以一人之力做這件事,一方面可以和「愚公移山」的心意相比擬,但另一方面,也讓人感受到她近於「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念。
這是我在一篇序言裡能說的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