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

《翻譯論集(修訂本)》羅新璋、陳應年編



羅新璋、陳應年編, 《翻譯論集(修訂本)》,北京:商務,1994/2009修訂版.

輯錄散見於各類書刊中有關翻譯問題的單篇文字,以期對研究翻譯理論和翻譯史,從事翻譯工作或翻譯教學,以及對翻譯文學或翻譯問題感興趣者,提供較為集中的資料。

《翻譯論集(修訂本)(精)》依學術性資料編纂成例,博采眾說,百家爭鳴。《翻譯論集(修訂本)(精)》收輯自漢末以迄編定之日有關翻譯的文論一百八十餘篇,略按時代,分為五輯:第一輯,漢魏唐宋;第二輯,明末清初;第三輯,近代時期;第四輯,「五四」以來;第五輯,解放以后。




共 1148頁

第一輯149頁。很值得請Ken Su帶領,詳細討論一下。

目錄

我國自成體系的翻譯理論
第一輯 古代部分
法句經序*
道行經序
合放光光贊隨略解序
摩訶缽羅若波羅蜜經鈔序
輯婆沙序
比丘大戒序
僧伽羅剎集經后記
為僧睿論西方辭體
僧睿傳節要
...................
第二輯 近世部分
第三輯 近代部分
第四輯 近代部分
第五輯 當代部分


*Ken Su (蘇錦坤) 寫的簡介:


   支謙〈《法句經》序〉是《出三藏記集》的一篇文章。
 《出三藏記集》是梁武帝時代(西元516年)僧祐所編的一本書。這是一本在國際文化史上的第一本「目錄學」的重要書籍,也跟翻譯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僧祐(並不是所有出家人都姓釋,也不是所有中國佛教出家人都姓釋)編了一本「翻譯目錄」,將從古到今(西元516年)的佛教書籍編成目錄,跟以前的其他目錄不同的是,他把當時尚存的「譯經的序」都全文留存下來。最後,他編錄了譯者的傳記。有些譯經的序被他保存下來,但是翻譯的經確在歷史洪流消失了。在佛教有一本珍貴的《高僧傳》,裡面有一部分內容是抄自《出三藏記集》,也就是說,如果當年僧祐的《出三藏記集》未保存這些資料,恐怕這些人就會被遺忘了。
 支謙〈《法句經》序〉有可能是最早的「譯經序」(可能只有兩、三篇號稱「康僧會」的序會彼此篇早個二、三十年),接下來所收錄的「序」是晉朝道安的序(他是《世說新語》記載的「四海習鑿齒,彌天釋道安」的釋道安),年代已經到了西元370年之後,已經比〈《法句經》序〉晚了近一百年。
 支謙祖先是「大月氏(月支)」,這是他姓「支」的由來,他是移民第二代(台灣所謂的 ABC),〈《法句經》序〉引了《論語》的「文質彬彬」,《易經》的「漸卦」的「鴻漸於陸」,《老子》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另外引了孔子說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恕我眼拙,認不出這出於四書五經的那一句)。可見他博雅多學,文化水平相當高。(安世高姓「安」,代表來自「安國」,「康僧會」姓「康」,代表來自「康國」,這兩個國是粟特人(Sogdian)在現今新疆省北部區域建立的所謂「昭武九姓」的九個小國。安祿山,的「安」代表他也是來自「昭武九姓」的「安」國,「祿山」是粟特語的譯音,原文意為「光明」,在金庸《倚天屠龍記》的明教左右護法為「光明使者」,相當程度反映了摩尼教的教義)。
 《法句經》現有巴利語(一千多種古印度語的一種)、梵語 Sanskrit、犍陀羅語、Prakrit (俗語)、漢譯與藏譯。像「羅賽達石」一樣,多種文本可以來解譯消失的語言,成為「語言學家 Philologist」的最愛。
  支謙的〈《法句經》序〉保存了許多珍貴的訊息,也留下不少的疑點。目前對「支謙的〈《法句經》序〉」有較深入研究的人是 Ken Su, 相關論文陸續發表中(已經發表三篇,一篇待審)。

               Yifer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