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份由北京市旅遊局等機構發出的「中文菜名英文譯法」討論稿,30日已完成意見徵集,初步確定了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將於近期公布,並在全國飯 店推廣使用。其中「童子雞」不再被譯為「沒有性生活的雞」(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紅燒獅子頭」也不再被譯為「燒紅了的獅子頭」(Red-Burned Lion Head)。不過有的譯法,外國遊客仍表示「看不懂」。
北京市外辦和北京市旅遊局去年3月起著手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規範工作,經過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專家及顧問審核後,形成了最新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討論稿。翻譯委員會由20名志願者組成,其中有英語教授、餐飲業經理及多數來自美國的「外國專家」。
據新聞晚報報導,專家們對2753種菜名進行了整理。首先是中國菜中以主料開頭的菜名歸為一類,比如「白靈菇扣鴨掌」就直接採用蘑菇和鴨腳,中間以連詞連接;「冰梅涼瓜」則直接翻譯菜色的主要配料苦瓜和楊梅汁,再用連詞連接。
其次,一些中國菜名以烹製方法開頭,比如燉、溜、燴、水煮等,這些菜名則主要採用烹製方法的相應動詞,再加上菜肴採用的主料來表示。比如「地瓜燒肉」便用 「被爛熟的地瓜和肉丁」(Stewed Diced Pork and Sweet Pota-toes)來表示;「水煮魚」則譯為「熱辣油裡的魚片」(Fish Filets in Hot Chili Oil)。
第三類是以口感開頭的菜名,這一類的菜則以介紹菜肴形狀或口感以及主配料為原則,並進行合理想像。比如「脆皮雞」譯為「脆雞肉」(Crispy Chick-en)。
最後一類是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肴,這類直接以菜肴的創始人或發源地的拼音加主料來表示。比如「麻婆豆腐」是直接將「麻婆」和「豆腐」的漢語拼音組合成英文菜名Mapo Tofu;「廣東點心」則採用廣東地名加英文單詞點心來翻譯。
報導說,「童子雞」已正式跟「沒有性生活的雞」告別,而改成了「春雞」 (Spring Chichen);「叫化雞」則被規定為「乞丐雞」(Beggars Chicken);「田園素小炒」被譯為「素食者喜愛的菜」(Vegetarian's Delight)。
對於一些中文菜名用英文是表達不了的,比如「餛飩」有些地方也叫「雲吞」,中文字面意思是「吞下雲彩」的意思,常見的「魚香肉絲」是該翻譯成「有魚香味的 肉片」,還是「用蒜味佐料做的豬肉條」?還是乾脆就叫「川味肉片」呢?討論稿中也有規定,具有中國特色的且也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食品,本著推廣漢語及中國 文化的原則,全部使用漢語拼音。這樣的菜名有「餛飩」、「佛跳牆」、「鍋貼」、「窩頭」、「蒸餃」、「油條」、「湯圓」、「粽子」等。上述譯名顯然大量參 照了海外中餐館約定俗成的譯法。
在徵求意見時,一些「中國通」對部分菜名的英譯提出了意見,有人說,「叫化雞」翻成「乞丐雞」看著不舒服;有人說,「水煮魚」翻譯得最貼切;有人說,把 「童子雞」叫作「春天的小雞」,還是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也有人提出,菜名中還是應該寫清楚使用的材料,像「田園素小炒」(素食主義者喜歡的),大概能猜出 是一些素菜,要是能寫清楚具體是什麼菜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