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

GOOGLE翻譯竟然無法將Nvidia 的有利地位/優勢角度翻出來

 Jensen Huang: "There's been a lot of talk about an AI bubble. From our vantage point, we see something very different."

GOOGLE翻譯竟然無法將Nvidia 的有利地位/優勢角度翻出來


//黃仁勳:“關於人工智慧泡沫的說法很多。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情況卻截然不同。”//



"Vantage" is a type of advantage that comes specifically from a superior 
position, while "advantage" is a broader term for any favorable or superior position, condition, or opportunity
. "Vantage"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a literal physical position that offers a good view or a strategic location. 
Vantage
  • Definition: A position or place that provides a strategic advantage or a good view.
  • Usage: More specific and often implies a physical or tactical position.
  • Examples:
    • "The soldiers took up a vantage on the hilltop."
    • "From my vantage point, I could see the entire valley."
    • "The vantage of wisdom that often comes with age." 
Advantage
  • Definition: A broader term for any condition, opportunity, or situation that is favorable.
  • Usage: More general and can refer to any type of superiority, not just a position.
  • Examples:
    • "Higher ground gave the enemy the advantage."
    • "He has an unfair advantage over us because of his wealth."
    • "His plan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less expensive." 




去年今天的川賴先生文章翻譯,鬼打架.....補充前天與川賴先生午餐.....

 

去年今天的川賴先生文章翻譯,鬼打架.....補充前天與川賴先生午餐.....

前天與川賴先生午餐,有些沒記下來,或許重要:

他經過爭鮮,忘記日文 sushi
附近的八方雲集改成機械點餐,我很不喜歡,故意用填訂單方式,這次的 豬頭皮40元,很好,他很喜歡。每道菜都拍照,可能回日本給他孫兒參考---讀餐飲,我招待過。

經他示範,我知道google的日文 ai很強,他語音輸入問自己的台灣電影研究,ai 立刻給一堆,他似乎很滿意,一鍵翻譯成中文趕我參考。
我問他既然ai 如此強,為何不將日文年刊台灣電影翻成中文,在台灣推廣,他搞不清楚如何推廣...... 我說,可以義助....
88號的咖啡似乎過期,還是煮一杯請他,哈哈,
他晚上還會來文感謝招待,並附上我拍照以及當天參加其他女朋友的合照,很得意......

------

去年今天的川賴先生文章
我用google翻譯服務,結果,先生翻成教授,文夏先生變成另一人,文化先生。真是鬼打架:

川瀨教授已平安返回日本。

我的航班延誤了一個小時,所以到得比較晚。

也因為如此,我才有機會和電影裡出現的那架飛機的飛行員聊了一會兒。

這位飛行員很年輕,35歲左右,他告訴我他的父母是文化(一位人間國寶,也是我的熟人)的忠實影迷。

川瀬先生已“奈良”:なんとか元気に帰国 いたしました。
帰りの飛行機が出発が1時間遅れましたので だいぶ遅くなりました。
おかげで登場する飛行機のパイロットと少し話し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
35歳の若いパイロットでお父さんお母さんは私の知人であった人間国宝の文夏の大ファンだと話していました。

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譯人 施清真Ching-chun Shih 「梁實秋文學大師獎」的翻譯首獎頒獎典禮 (2024年 3 月中旬) 做了《悠遠的回聲》為題的演說

 


施清真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大眾傳播碩士,西北大學人際傳播學博士。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及輔仁大學,現居舊金山,專事翻譯寫作。譯作包括《樹冠上》、《烏有》、《拾貝人》、《羅馬四季》、《呼喚奇蹟的光》、《女孩們》、《我們一無所有》、《控制》、《生命如不朽繁星》、《蘇西的世界》、《英倫魔法師》、《索特爾家的狗》、《老虎的妻子》、《防守的藝術》、《歡迎光臨火星:湯姆‧漢克斯短篇故事集》、《成為一個男人》、《美國佬》等。

-----施清真Ching-chun Shih 臉書一則

往昔交稿之後,我會看場電影、泡咖啡館、逛逛街、或是找家漂亮的餐館吃午餐,以這些儀式慶祝譯完一本書,隔天坐到書桌前,開始準備翻譯下一本書,二十多年的翻譯生涯,多半都是如此。
昨天交了稿,在灣邊散了一個長長的步,回家吃了一支巧克力雪糕,今天坐到書桌前,桌上一疊疊待讀的書,卻無一本待譯的書,翻譯這條路,是否果真走到了終點?
這兩個月天天潤稿,修改這本將近五百頁的小說,時時思索作者為什麼這樣寫、為什麼用了這個字?中文讀起來順不順?這段應該意譯或直譯?這樣讀起來會不會有翻譯腔?文字是迷人的魔障,我身陷/深陷其中,有時心怡神悅,有時困惑失措,說穿了,不過就是譯者的日常。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經常想到 AI。有個朋友說:把書裡一段話丟給 Chatgpt,不到三秒鐘就 OK,省時又省力。我好奇一問:但是品質如何?他說:正確度 75%。我又問:75% 就夠了嗎?他說:75% 和 100 % 有差嗎?然後他問我:花五秒鐘做到 75%,花一星期做到 100%,妳覺得市場會怎麼選擇?
但我就是想要做到 100%!這是堅守原則、或是不知變通?面對 AI 和求新求快的市場,我的競爭力何在?
但我跟誰競爭、何必競爭?
兩年前譯完《水星影業為您呈獻》之後,我決定暫時歇筆,感覺好像很重大,其實只是個人選擇。然後我又愛上了一本書,重拾了譯筆。接下來呢?我真的不知道,但這也無妨。人與人是緣分,人與書也是緣分,我已不再強求。我不會一輩子都是譯者,但我一輩子都會是讀者。
看著這一疊疊書,我不再悵然若失,而是期待展讀。這樣的心情,我喜歡。
Happy reading, everyone!


-----


施清真
2024年 3 月中旬,我以《悠遠的回聲》為題在「梁實秋文學大師獎」的頒獎典禮做了演說。在場友人們說:哇,妳真會掐時間,二十分鐘掐得剛剛好!殊不知上台之前我已一再練習,講稿也一再修改,希冀在限定的時間內清晰表達我的思緒。

這個大獎我拿得心虛,但它對我的肯定、在我心中的地位,卻是無庸置疑。於是我盡心撰寫講稿,用心反覆演練,藉由行動表現我對這個大獎的重視。現在我把講稿貼在臉書上,除了留作紀念,也希望讓更多人聽到一位譯者心聲。講稿約莫三千字,諸位若有興趣,請耐心展讀,聽我細訴翻譯的二三事。

----

謝謝諸位參加今天的頒獎典禮,今天這個頒獎典禮,感覺很像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在場眾星雲集,有許多文學界和翻譯界的前輩,不同的是沒有紅毯,得獎人致詞也不只三十秒,而是有二十分鐘,我只是不知道如果時間超過,主辦單位會怎麼處理?去年參加 Openbook 好書獎頒獎,得獎人的致詞如果時間超過,就會有人舉牌子站到得獎人前面,超過的時間愈久,舉牌子的人就站得越近。我寫了講稿,也做了練習,希望時間不會超過,但是如果超過,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舉牌子站到我面前?

很久沒有在這麼多人面前說話,尤其是在這樣的場合,很開心,很激動、也有點緊張,如果聽起來像是胡言亂語,請大家多多包涵。

拿到「梁實秋文學大師獎」的翻譯首獎,是我的榮幸,也是我從來想像不到的景況。我甚至不敢「夢想成真」來形容,因為我打從心眼裡就沒想過我會拿到任何翻譯獎。對於所謂的「翻譯大師」,我更是感到心虛,尤其是看看其他得獎者,何穎怡學姊、靜宜、葉佳怡小姐、鄭淑芬小姐,她們的譯筆與譯作都遠在我之上,諸位或許會說, 哎喲,得獎人都會感謝其他入圍者,只是謙虛一下,但我絕對不是謙虛,因為對我而言,翻譯值得探討的議題實在太多,我對我自己的譯寫與譯作存有太多懷疑,我的譯作離我理想的境界也還太遠,拿到任何翻譯獎,對我而言都是過譽,更別說是「梁實秋文學大獎」的翻譯首獎。

我之所以心虛,原因之一在於我不是科班出身。我大學讀的是新聞,碩士博士讀的是傳播,跟翻譯或是文學一點關係都沒有。我不是中文系,也不是英美文學系,我只是很喜歡看小說,我沒有文學的根基,也不了解翻譯的理論,甚至連讀的小說也是現代文學,中文和英文的經典文學我都讀得非常少,說起來很不好意思,《紅樓夢》我永遠停留在第三回,海明威、普魯斯特也都沒讀過。我只是一個讀者,為什麼會踏上翻譯這條路?除了因緣際會,我想不出任何解釋。頭先是幫「中時開卷」寫稿,然後時報出版的主編問我想不想翻譯小說,我當然想!但我行嗎?我記得當年主編問我想不想翻譯譚恩美的小說《接骨師的女兒》 (Bonesetter’s daughter),譚恩美耶!我行嗎?從那時起,我譯了將近四十本小說,到現在我還是問自己同樣的問題:我行嗎?

或許因為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我對翻譯始終存有許多疑問,而這些疑問並未隨著時間消失,而是愈來愈困惑。剛開始翻譯,可說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硬著頭皮翻,沒想太多,但是這幾年我一直思索翻譯的種種問題,我是個書呆子,一碰到問題當然想要從書中尋求解答,於是我讀了關於翻譯的著作和理論,鍾芭 ‧ 拉希莉對翻譯的詮釋,最讓我感同身受。

鍾芭 ‧ 拉希莉的印度裔的美國小說家,曾以短篇小說集《醫生的翻譯員》拿下「普立茲文學獎」,我譯過她的另一本短篇小說集《陌生的土地》,拉希莉算是雙語,在家裡說孟加拉語,外在的大環境裡使用英語,近年來她研習義大利語,用義大利文寫作,而且自己和其他義大利作家的小說翻譯成英文,她不但在文字上轉換,身分也從作家轉換為譯者,對翻譯格外有領悟。她在《Translating Myself and Others 》的文集裡提到一個想法,用一個希臘神話故事詮釋翻譯和譯者,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在這個希臘神話中,回聲女神 Echo 受到天后赫拉的詛咒,失去了原本宏亮的嗓音,變得只能重複他人的話語,後來回聲女神愛上美少年納西瑟斯,她緊緊追隨納西瑟斯,但卻無法表達愛意,只能重複納西瑟斯說過的最後幾個字,納西瑟斯斷然拒絕她的愛意,她因而鬱鬱而終,從世間消失,世人看不見她的蹤影,只聽見她裊裊的回聲。

Translator as Echo – 我非常喜歡這個比喻。其一,誠如拉希莉的分析,回聲女神 Echo對於納西瑟斯的迷戀,正如譯者對於作者/原作的傾心。拉希莉說:「翻譯一本書,等於是陷入一段與它的感情,你接近它、陪伴它,逐字逐句、親親密密地了解它,而你也享受它的陪伴,從中得到回報。」 真是一語道盡我對原作的情意。

另外一個原因是:誠如回聲女神 Echo,譯者僅以「聲音」存在。拉希莉說:「譯者通常被視為無影無形、慎言慎行、甚至自我犧牲。他們的姓名經常在書封上缺席;他們的角色經常是配角。譯寫完工之後,譯者應當抹去自我、隱匿幕後,讓書自己說話。」 換言之,譯者應當如同忍者,只見其事,不見其人,不可剝奪原作的風采。

但是,翻譯果真只是回聲嗎?事實上,對某些抗拒或是貶抑翻譯的人們而言,翻譯確實也僅是原作的回聲。依他們之見,把一種語言轉化到另一種語言的過程中,太多意旨遭到扭曲或是流失,對他們而言,原作是獨創 (original),意在想像 (imaginative),翻譯是衍生 (derivative),意在摹擬 (Imitative),在藝術的天秤上當然不可等同視之。譯寫了二十多年,我覺得這種說法並不公平。作者和譯者各有創作的藍圖,作者的藍圖在心裡,譯者的藍圖在眼前,原作和譯作都是從無到有。但我們這個社會,甚至國外的社會,譯者總是受到忽視,讀者不知道譯者是誰,書評人就算提到譯者,也只是一語帶過,最近流行說書,而說書人從頭講到尾,也沒說譯者是誰,有時甚至連編輯推書都沒提到譯者,看來譯者果真只是無影無形的回聲。

譯本確實必須以原作為本,這是譯者務必謹遵的原則。但譯本不見得只是重覆原作,事實上,譯本不可以只是重覆原作。誠如拉希莉所言,譯本雖是原作的回聲,但這個回聲是經過譯者的拆解與重設,整個過程如同精密的冶煉,有賴於譯者基於想像力與獨創性,盡情予以揮灑。

這麼說來,譯者如何冶煉、把一本譯作呈現出來?二十多年來,我秉持以下五個原則,這些原則或許很直覺,聽起來甚至像是陳腔濫調,也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但這五個原則支持我走過二十多年的譯寫歲月,每一本譯作都經歷這些過程。

一,翻譯要有耐心: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章章,日日不懈,持之以恆。依循進度,耐著性子慢慢來,不可焦急,因為急了也沒有。

二,譯者必須細心:人名、地名、專有名詞,從頭到尾必須一致。剛開始是「康乃狄克州」,譯到後來不可以變成「康州」」;剛開始是「加利福尼亞州」,譯到後來不可以變成「加州」;同一句話若是出現在不同章節,譯文必須完全相同,連標點都得一樣。非但如此,全書的調性必須一致,人物的口吻,全書的氛圍,大小細節都得注意,務必做到一氣呵成,

三, 決心:翻譯磚頭書如同跑馬拉松,一旦投入就是大半年,過程之中難免屢生倦意,譯到只剩下二、三十頁之時,更是意興闌珊。若無決心,絕對跑不到終點。

四, 癡心:四心之中,這是最抽象、卻也是最重要的一心。翻譯磚頭書,秉持的就是對這本小說的癡迷。你沉迷於書中的世界,深愛書中的人物,無論多麼辛苦,你都願意為他們付出。即使兩眼昏花、頸脊僵硬、指尖發麻,你依然樂此不疲。癡心,實為終極的動力。

五,真誠:譯者必須對原作、對作者、對自己真誠,對自己真誠尤其重要。有些讀者說,少譯幾個字、少譯一句話,有什麼關係?老實說,有時候譯書譯到頭昏腦脹,也很想裝作不知道跳過去,畢竟誰會知道呢?但是我知道,我一直都會知道,只有對自己真誠,我的譯作才會真誠。

老實說,翻譯很辛苦,酬勞也很微薄,這麼說來,譯者為什麼樂此不疲?我想要引用余光中先生《翻譯乃大道,譯者獨憔悴》的一段話:「儘管譯者的名氣難比作家,而地位又不及學者,還要面對這麼多委屈和難題,翻譯仍然是最從容、最精細、最親切的讀書之道。不但所讀皆為傑作,而且成績指日可待。在翻譯一部名著的幾個月甚至幾年之間,幸福的譯者得與一個宏美的靈魂朝夕相對,按其脈搏,聽其心跳,親炙其闊論高談,真正是一大特權。」而且,翻譯是終極的深讀,譯者詳讀細讀,深入原作的各個角落,處處探究,時時思索,遊走於字裡行間,有時跟文字捉迷藏,有時跟作者聊心事,字字句句全都逃不過譯者的眼睛,這樣的閱讀,是一種說不出來的快樂。

從菜鳥譯者到資深譯者,從小說讀者到文學譯者,一路走來,我非常幸運,因為我碰到賞識我的主編和編輯,尤其是葉美瑤和嘉世強,他們信得過我,放心把書交給我,因為他們的信任,我譯到了我想要翻譯的小說,成就了我的心願。我也必須謝謝我的另一半,今天的演講,他一句都聽不懂,我的譯作,他也看不懂,但他是我最忠實的啦啦隊,給了我一個穩固的環境,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專心譯寫。

翻譯這條路,我走了二十多年,見證了翻譯文學的榮景,目前榮景不再,甚至年年衰退,有時覺得相當無力。我不知道自己還會在這條路上,但我希望當我放下譯筆、踏上另一條路之後,我的譯作為我留下回聲,即使我已走遠,回聲依然繚繞,我希望我的譯作有如悠遠的回聲,存留在讀者們的心裡。

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中國翻譯家布隆(李登科1941年—)根據百度百科,布隆累計翻譯出版《洪堡的禮物》《約翰生傳》《培根隨筆全集》《吉姆老爺》《項狄傳》等30餘部英美文學。上海譯文出版社 仿企鵝圖書公司的套書,可能比精裝更講究的 "特精裝本"( 封面立體圖案),定價不菲 (RMB 人民幣) 蒲隆譯 《約翰生傳》 三卷(全)1500多頁,RMB 698元 ;這是道地的全譯本,有詳註,中國已出版2本以上的摘要本,譯筆不差。

 

上海譯文出版社 仿企鵝圖書公司的套書,可能比精裝更講究的 "特精裝本"( 封面立體圖案),定價不菲 (RMB 人民幣)

蒲隆譯
《約翰生傳》 三卷(全)1500多頁,RMB 698元 ;這是道地的全譯本,有詳註,中國已出版2本以上的摘要本,譯筆不差。

項狄傳 特精裝 RMB289元

----

傅雷譯
《約翰 克力斯朵夫》 四卷,近百萬字 RMB458元 ,特精裝, 可能全插圖 特編過


WWWWWWWW

蒲隆_百度百科

布隆(1941年—),原名李登科,甘肅定西人,中國翻譯家,中國最早譯介索爾·貝婁作品的翻譯家之一 [1]。 1963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外語系,1978年考入山東大學攻讀研究生期間開始翻譯貝婁的《洪堡的禮物》,1981年獲該校美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長期任教於蘭州大學英語系,1994年以富布萊特學者赴哈佛大學從事艾米莉‧狄金森研究 [2] [4] [6],2003年退休。筆名「布隆」源自英文plum(李子)對應姓氏「李」的諧音 [2] [4]。

布隆累計翻譯出版《洪堡的禮物》《約翰生傳》《培根隨筆全集》《吉姆老爺》《項狄傳》等30餘部英美文學作品 [1] [3] [5]。參考多個權威版本並添加註釋 [3] [5-6]。譯作涵蓋小說、散文、詩等多種體裁,堅持「信達」翻譯原則,主張忠實原文風格 [2] [4] [6]。 2025年譯作《狼王洛波》入選《2025年小學生暑期分年級閱讀推薦書目》 [7-8]。

中文名布隆

別 名李登科

出生日期1941年

畢業院校西北師大

目錄

1人物經歷

2代表作品

3出版圖書

人物經歷


1941年生,著名翻譯家。 1963年畢業於西北師大外語系。 1978年,當時還在山東大學讀研究生的布隆,就在導師的指導下著手翻譯貝婁的《洪堡的禮物》,並於1982年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年獲山東大學美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此後在蘭州大學英語系任教。 1994年-1995年以美國富布賴特學者在哈佛大學從事狄金森的研究與翻譯。在美國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曾與貝婁見過一面。 2003年退休。

代表作品


翻譯出版過英美文學名著三十餘種,有《愛默生隨筆全集》、《培根隨筆全集》、《洪堡的禮物》、《湯姆叔叔的小屋》、《軟紐扣》、《莫札特與狼幫》、《歲月》、《吉姆老爺》、《叢林奇事》、《兔子歇了》、《眼睛》、《神奇的故事集》、《羅馬大角斗場》、《法國掠影》、《英國風情》、《伊坦·弗洛美》、《磚巷》、《項狄傳》、《雅各的房間鬧鬼的房子及其他》等。

出版圖書

播報

編輯


磚巷

作者名稱 布隆

作品時間2005-1-1

《磚巷》是「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2003」評選中英國文學入選作品。本書主要描寫孟加拉移民在英國的生活狀況和心態。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1布隆 Long Pu (豆瓣).豆瓣閱讀 [引用日期2023-04-14]

2對話翻譯家布隆:散步、買菜甚至做夢,我無時無刻不在想翻譯的事情. weibo.com. 2023-05-15

3《約翰生傳》首個中文全譯本問世.百家號. 2023-04-21

4對話翻譯家布隆:散步、買菜甚至做夢,我無時無刻不在想翻譯的事情 .騰訊網. 2023-05-09

5約翰生傳.豆瓣網. 2024-03-15

6布隆談英美文學翻譯.中國作家網. 2023-05-05

7聚焦兒童成長,《2025年小學生暑期分年級閱讀推薦書目》在京發布!.百家號. 2025-06-23

82025年小學生暑期分年級閱讀推薦書目發佈.百家號. 2025-06-24

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0EDIPUS THE KING Translated by David Grene THE COMPLETE GREEK TRAGEDIES SOPHOCLES VOLUME 2 胡耀恆譯注《伊底帕斯王》 羅念生譯《俄狄浦斯王》/《奧狄浦斯王》

 【追書時報 23

應鳳凰:「AI 甲」「AI 乙」,都不知道「南方朔第一本書」即王杏慶的《伊底帕斯王的悲劇》,台北「雲天出版社」1970年12月出版--「南方朔」的筆名尚未誕生。

------
英文本

0EDIPUS THE KING Translated by David Grene THE COMPLETE GREEK TRAGEDIES SOPHOCLES VOLUME 2

胡耀恆譯注《伊底帕斯王》
羅念生《俄狄浦斯王》/《奧狄浦斯王》
(胡耀恆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戲劇系及比較文學博士。現為台灣大學外文系及戲劇系榮譽教授,世新大學英語系客座教授。先後任教美國密西根大學、夏威夷大學及澳洲墨爾本大學多年。
胡宗文,美國瑞德學院(Reed College)古典文學學士,加州大學Santa Barbara 分部古典文學碩士,現在該校攻讀博士學位,兼任助教。譯注《伊底帕斯王》及中譯英、英譯中文章甚多。)


部分研究與發揮
5. 近來知道英國有學者發展出以古典名劇《伊底帕斯》為例,說明如何衡突、合作的Drama Theory(這與Game Theory不同)。可見這個經典之作,除了富人生的張力之外,更可以用新角度去開創管理科學新領域的學問。



6   吉拉德教授透過研究神話擴展了他的理論,研究了人們群體如何創造替罪羔羊(折磨和犧牲它們)作為建立團結的手段。該書於 1972 年以法文出版,1977 年以英語出版,書名為《暴力與神聖》。書中指出,替罪羔羊之死可以促進社會秩序。

他認為,在伊底帕斯的神話中,對他弒父和與其母親亂倫的指控使他在底比斯的敵人團結起來。在死亡中,這些人物成為儀式的中心,透過回憶集體、統一的行為來緩解社會緊張。

即將出版的吉拉德教授傳記的作者辛西婭·海文 (Cynthia Haven) 說,吉拉德教授也對當代社會提出了一些觀點。

「我們都喜歡競爭,在戀愛關係中,我們的偶像都會變成我們的對手和障礙,」她說。 「我們陷入了尋找替罪羊的模式,即使工具是誹謗,而不是棍棒。看看推特或總統競選就知道了:我們經常集體行動。”

PayPal 的蒂爾表示,他在史丹佛大學讀書時第一次接觸到了吉拉德教授的作品,後來這促使他放棄了在紐約不盡人意的法律職業,前往矽谷



7.   家,有苦有甜的家 055   Schnitzler archive; Peter Gay 《史尼茨勒的世紀》(2) /poorer global middle class《施尼茨勒讀本》


在弗洛依德看來,伊底帕斯情結在歷史裡曾經已相當不同的形式出現。1899年11月所出版的《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是他初次把伊底帕斯情結公諸於眾的作品。其中,弗洛依德特別強調這事實:《伊底帕斯王》裡的主角,把自己的亂倫慾望付之實行,而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則千方百計壓抑這種慾望。他指出,這種「對相同材料的不同處理方式,透露出這兩個相隔久遠的文明(譯註:指古希臘和十六世紀的英國)的心靈生活是如何的天差地遠。」


這個劃時代的觀察,讓歷史學家可以把伊底帕斯情結用作分析的工具,因為它在把這種三角情結放在具體文化脈絡中來談的同時,又肯定了人性的連續性。有些批判精神分析的人指控說,伊底帕斯情結只是弗洛依德的病人(即維多利亞時代人)所獨有的,不應該以偏概全。但與其說伊底帕斯情結是維多利亞時代人獨有,不如說是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更明顯,而之所以會如此,則是現代家庭親人間互動關係特別密切的結果。

8. 《論晚期風格》首章〈適時/合時與遲/晚〉開宗明義,大致區分藝術家兩種晚期特質。其中之一如下:

在一些最後的作品裡,我們遇到固有的年紀與智慧觀念,這些作品反映一種特殊的成熟、一種新的和解與靜穆精神,其表現方式每每使凡常的現實出現某種奇蹟似的變容(transfiguration)。

例子包括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及希臘悲劇大家索福克里斯的《伊底帕斯在科勒諾斯》,一切獲得和諧與解決,泱泱有容,達觀天人,會通福禍,勘破夷險,縱浪大化,篇終混茫,圓融收場。

薩依德分析第二種晚期風格,「冥頑不化、難解、還有未解決的矛盾」,作品充滿不和諧的、非靜穆的緊張,產生一種刻意不具建設性的、逆行的特質,例如 易卜生末年「憤怒、煩憂」,「戲劇這個媒介提供他機會來攪起更多焦慮,將圓融收尾的可能性打壞,無可挽回,留下一群更困惑和不安的觀眾」。如同易卜生,晚 期的貝多芬「老」無適俗韻,對所用媒介掌握爐火純青,卻「放棄與他所屬的社會秩序溝通,而與那套秩序形成矛盾、疏離的關係」。違時絕俗的結果,「他的晚期 作品構成一種放逐」。

薩依德對這第二種晚期風格的分析直承阿多諾的貝多芬晚期風格論,並且直接引用阿多諾語,「晚期作品是災難」:



2025年11月9日 星期日

為何google traslate 錯得離譜 張華兄: 雙関語翻譯: He could lead if he would get the lead out.

「我愛 rivesitn, 和 comartan times, spout where 我 ow one huppy;我愛「𝘁𝗼 𝘀𝗵𝗮𝗽𝗲 𝘁𝗵𝗲 𝗽𝗿 𝘁𝗵𝗲 𝗶𝗺𝗮𝗴𝗲 𝗼𝗳 𝘁𝗵𝗲 𝗶𝗿𝗿𝗲𝗝 𝗽𝗮𝘀𝘁.”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1848)

“𝗜 𝗹𝗶𝗸𝗲 𝗿𝗲𝘃𝗶𝘀𝗶𝘁𝗶𝗻𝗴, 𝗮𝘁 𝗰𝗲𝗿𝘁𝗮𝗶𝗻 𝘁𝗶𝗺𝗲𝘀, 𝘀𝗽𝗼𝘁𝘀 𝘄𝗵𝗲𝗿𝗲 𝗜 𝘄𝗮𝘀 𝗼𝗻𝗰𝗲 𝗵𝗮𝗽𝗽𝘆; 𝗜 𝗹𝗶𝗸𝗲 𝘁𝗼 𝘀𝗵𝗮𝗽𝗲 𝘁𝗵𝗲 𝗽𝗿𝗲𝘀𝗲𝗻𝘁 𝗶𝗻 𝘁𝗵𝗲 𝗶𝗺𝗮𝗴𝗲 𝗼𝗳 𝘁𝗵𝗲 𝗶𝗿𝗿𝗲𝘁𝗿𝗶𝗲𝘃𝗮𝗯𝗹𝗲 𝗽𝗮𝘀𝘁.”

― Fyodor Dostoevsky, “White Nights” (1848) 



--

"Water God Festival at Ryogoku"
Toyohara Chikanobu ~ 1878

google traslate 錯得離譜 

“我的癖好是旅行”

豐原週信 ~ 1878年

wwwww

 聚會之後諸友的互動

曹永洋 老師來電,說要帶重要朋友來聊天,九點,漢清講堂見
----
張華兄在"雙關語"上的研究,他寫 LEAD同字音,兩意。我說可惜無句例,替他找,讓他翻譯:張華 LEAD 重 無法臉書找到
雙関語翻譯:
He could lead if he would get the lead out.
放得下重擔,便負得起重任。

李世傑先生的佛教翻譯




請問林義正教授:
巴老師會翻譯? 
協志社會16 人生的解脫與佛教思想 木村泰賢著/巴壺天、李世傑譯 280

林義正教授答
這本日文書,是李師中譯,巴師通讀吧!



臺大資料

李世傑

 

已收錄 204 篇著作,其中有32 篇全文  

 
著者本人提供授權著者本人提供書目校正著者資訊2012.03.05 建檔
序號:

36577

別名:

分類:

個人著者

網站:
全文題名作者出處出版日期
 「世界文化の形態」に就いて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臺灣佛教=臺灣佛敎=台湾仏教1943.09
 「世界文化の形態」に就いて李世傑臺灣佛教=臺灣佛敎=台湾仏教1943.09
 「世界文化の形態」に就いて(二)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臺灣佛教=臺灣佛敎=台湾仏教1943.10
 「世界文化の形態」に就いて(二)(完)李世傑臺灣佛教=臺灣佛敎=台湾仏教1943.10
 「佛教と輪迴及解脫」に就いて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臺灣佛教=臺灣佛敎=台湾仏教1943.07
 「佛教と輪迴及解脫」に就いて(二)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臺灣佛教=臺灣佛敎=台湾仏教1943.08
 「盛期的禪」思想西義雄李世傑佛教思想--在中國的開展1987
 「說一切有部」的業力論李世傑佛光學報=Fokuang Buddhist Journal1978.08
 『金剛寶戒章』の成立とその思想石田瑞麿=Ishida, Mizumaro李世傑仏教思想論集:奥田慈応先生喜寿記念1976.10
 一念三千世界觀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七) -- 天台思想論集1979.05
 一念三千的世界觀李世傑臺灣佛教1954.09
 人生的解脫與佛教思想木村泰賢 (著)=Kimura, Taiken (au.)李世傑巴壺天1958
 人格主義的世界觀 (上)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4.09
 人格主義的世界觀(下)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4.10
 三界唯心說的基本原理李世傑佛教文化學報=Journal of Buddhist Culture1975.10
 三論宗和天台宗的中道思想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 -- 佛教各宗比較研究1979.05
 三論宗的思想傾向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四十七) -- 三論宗之發展及其思想1978.09
 三論宗的思想傾向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59.02
 三論宗綱要李世傑1972
 三論宗與天臺宗的中道思想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58.11
 大思想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南瀛佛教1935.10.01
 大眾部的學說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61.07
 大道無言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南瀛佛教1938.11.01
 中國佛教史宇井伯寿 (著)=Ui, Hakuju (au.)李世傑
 中國佛教思想史(上冊) --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思想史李世傑1964
 中國佛教思想史上册緒論李世傑臺灣佛教1963.12
 中國佛教哲學概論李世傑1973
 中國的密教思想李世傑金岡秀友佛教思想--在中國的開展1987
 中國的淨土思想石田瑞麿 (著)=Ishida, Mizumaro (au.)李世傑佛教思想--在中國的開展1987
 中國的華嚴思想鎌田茂雄李世傑佛教思想--在中國的開展1987
 中國淨土教略史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五) -- 淨土宗史論1979.01
 中國歷代思想家(19) -- 吉藏李世傑1979
 中觀的緣起思想李世傑上田義文佛教思想--在印度的開展1985.06
 中觀與空義Matilal, Bimal Krishna (著)李世傑 (譯)1986
 介紹一部世界思想的寶典-奧義書(一)-(五)李世傑臺灣佛教1961.07-11
 天台宗的成立史要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六) -- 天台宗之判教與發展1979.02
 天台宗要義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五) -- 天台學概論1979.01
 天台思想的發展塩入良道 (著)=Shioiri, Ryodo (au.)李世傑佛教思想--在中國的開展1987
 天台哲學的原理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七) -- 天台思想論集1979.05
 天台哲學的原理李世傑華岡佛學學報=Hwakang Buddhist Journal1980.10
 天台哲學的精要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五) -- 天台學概論1979.01
 天臺宗的成立史要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55.01
 天臺哲學的原理李世傑 (著)哲學年刊1964.07
 天臺哲學的精要 (上)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5.02
 天臺哲學的精要(下)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5.03
 太虛圖書館圖書編制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62.06
 太虛圖書館編制教期刊論文索引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62.12
 日本佛教的特質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二) -- 日韓佛教研究1978.11
 日本佛教的特質(一)─(二)李世傑臺灣佛教1958.09-10
 世界の宗教 -- ユダヤ教・キリスト教・イスラム教・ヒンズー教・仏教・儒教・その他李世傑尹大辰金煕中2007.11
 生命主義的世界觀 (上)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4.07
 生命主義的世界觀(下)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4.08
 印度大乘佛教哲學史 -- 印度佛教哲學史李世傑1982
 印度大乘佛教哲學史(一)─(十六)李世傑臺灣佛教1964-1965.05-11
 印度六派哲學綱要李世傑1969
 印度六派哲學綱要(一)-(五)李世傑臺灣佛教1965
 印度佛教哲學史(一)─(十八)李世傑臺灣佛教1959-1961.07-01
 印度佛教哲學史上册序文李世傑臺灣佛教1961.01
 印度的密教思想李世傑金岡秀友佛教思想--在中國的開展1987
 印度的淨土思想藤田宏達李世傑佛教思想--在中國的開展1987
 印度哲學史周祥光李世傑1962
 印度哲學史講義李世傑1987.09.01
 印度唯識哲學開展的原理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四十三) -- 唯識思想論集(三)1980.10
 印度唯識哲學開展的原理 (上)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6.03
 印度唯識哲學開展的原理(下)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6.05
 印度唯識哲學開展的原理(中)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6.04
 印度部派佛教哲學史李世傑藍吉富1984
 印度部派佛教哲學史李世傑1979
 印度部派佛教哲學史李世傑藍吉富1983
 印度奧義書哲學的精要(下)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9.07
 印度奧義書哲學的精要(上)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9.06
 印度奧義書哲學概要李世傑1965
 印度奧義書選擇(一)-(十三)李世傑臺灣佛教1961-1963.12
 因明學概論李世傑1970
 因明學概論(一)─(二)李世傑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Monthly1969 - 1970.12 - 01
 因果的道理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四) -- 佛教根本問題研究(二)1978.09
 因果的道理李世傑臺灣佛教1954.05
 如來藏的緣起思想柏木弘雄李世傑佛教思想--在印度的開展1985.06
 如是觀としての佛教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南瀛佛教1939.08.04
 有閑思索 -- 主觀的問題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臺灣佛教=臺灣佛敎=台湾仏教1943.12
 有閑思索:主觀の問題李世傑臺灣佛教=臺灣佛敎=台湾仏教1943.12
 牟子的理惑論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十一) -- 四十二章經與牟子理惑論考辨1978.06
 牟子的理惑論李世傑臺灣佛教1963.01
 西藏佛教李世傑山口瑞鳳佛教思想--在印度的開展1985.06
 佛法問答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61.03
 佛的八十種好李世傑臺灣佛教1963.04
 佛的三十二相李世傑臺灣佛教1963.04
 佛陀年代論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七) -- 佛滅紀年論考1979.01
 佛陀的生命觀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60.10
 佛陀的相貌李世傑臺灣佛教1954.04
 佛教と輪迴及解脫に就いて(一)李世傑臺灣佛教=臺灣佛敎=台湾仏教1943.07
 佛教と輪迴及解脫に就いて(二)(完)李世傑臺灣佛教=臺灣佛敎=台湾仏教1943.08
 佛教法律哲學的精要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九) -- 律宗思想論集1979.01
 佛教法律哲學的精要李世傑 (著)學術季刊1956.12
 佛教法律哲學的精要(上)、(中)、(下)李世傑臺灣佛教1957.06 - 08
 佛教的分類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四十一) -- 佛學研究方法1978.06
 佛教的分類李世傑臺灣佛教1954.07
 佛教思想(一): 在印度的開展玉城康四郎 (編)=Tamaki, Koshiro (ed.)李世傑1987
 佛教倫理的根本思想李世傑臺灣佛教1958.04
 佛教哲學的根本原理李世傑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Monthly1978.10
 佛教徒大會感想記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南瀛佛教1936.01.01
 佛教唯心論的原理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58.01
 佛教圖書分類法李世傑1962
 佛學概論(一) ─ (二)李世傑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Monthly1971.11-12
 努力と自由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南瀛佛教1937.06.01
 吠檀多哲學的主要學說李世傑 (著)思想與時代=思想與時代月刊1966.05
 宋代天台教理史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六) -- 天台宗之判教與發展1979.02
 宋代天臺教理史 (上)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5.05
 宋代天臺教理史(下)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5.06
 戒律的思想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九) -- 律宗思想論集1979.01
 戒律思想之發展上田天瑞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八) -- 律宗概述及其成立與發展1978.12
 戒律思想史(一)李世傑 (譯)上田天瑞 (著)人生=Humanity1959.10
 戒律思想史(七)上田天瑞 (著)李世傑 (譯)人生=Humanity1960.08
 戒律思想史(九)上田天瑞 (著)李世傑 (譯)人生=Humanity1961.02
 戒律思想史(二)李世傑 (譯)上田天瑞 (著)人生=Humanity1959.11
 戒律思想史(八)上田天瑞 (著)李世傑 (譯)人生=Humanity1960.10
 戒律思想史(十)上田天瑞 (著)李世傑 (譯)人生=Humanity1961.04
 戒律思想史(三)李世傑 (譯)上田天瑞 (著)人生=Humanity1960.02
 戒律思想史(五)上田天瑞 (著)李世傑 (譯)人生=Humanity1960.05
 戒律思想史(六)上田天瑞 (著)李世傑 (譯)人生=Humanity1960.06
 戒律思想史(四)上田天瑞 (著)李世傑 (譯)人生=Humanity1960.03
 杜順的法界觀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三) -- 華嚴思想論集1978.11
 宗密思想的特質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二) -- 華嚴學概論1978.11
 念佛的哲學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六) -- 淨土思想論集(一)1978.12
 念佛的哲學(一)─(六)李世傑臺灣佛教1958-1959.11-06
 東晉時代之佛教思想李世傑無盡燈1964.02
 東晉時代之佛對外論李世傑臺灣佛教1963.10
 空觀哲學的原理(一)─(六)李世傑臺灣佛教1958.01-08
 初期佛教的緣起思想李世傑水野弘元佛教思想--在印度的開展1985.06
 初期的天台思想横超慧日李世傑佛教思想--在中國的開展1987
 初期的禪思想関口真大李世傑佛教思想--在中國的開展1987
 阿賴耶識存在之證明李世傑臺灣佛教1954.10
 阿賴耶識的由來及其住址李世傑中國佛教1958.11
 重習之哲理李世傑臺灣佛教1954.03
 俱舍的因果論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二) -- 俱舍論研究(上)1978.02
 俱舍的法體恆有論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二) -- 俱舍論研究(上)1978.02
 俱舍論的智慧思想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一) -- 俱舍論研究(下)1979.01
 俱舍論的業力思想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二) -- 俱舍論研究(上)1978.02
 俱舍論業力思想李世傑 (著)臺灣佛教=Taiwan Fojiao1968.03
 俱舍學綱要李世傑1977
 俱舍學綱要李世傑藍吉富1983
 原始佛教心的思想李世傑 (著)哲學年刊1967.06
 原始佛教的涅槃思想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四) -- 原始佛教研究1978.12
 原始佛教哲學史 -- 印度佛教哲學史李世傑1971
 原始佛教資料論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四) -- 原始佛教研究1978.12
 唐代台宗的發展史要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六) -- 天台宗之判教與發展1979.02
 唐代臺宗的發展史要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55.04
 真理は平凡なり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南瀛佛教1937.03.01
 唯識思想李世傑高崎直道1985
 唯識思想的特質及其宇宙觀李世傑哲學與文化=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1975.01
 唯識現象學(一)─(四)李世傑臺灣佛教1956-1957.12-03
 唯識實相論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四十三) -- 唯識思想論集(三)1978.11
 唯識實相論李世傑臺灣佛教1956.08
 唯識種子六義之哲理(一)─(三)李世傑臺灣佛教1953.11-01
 唯識認識論(一)─(三)李世傑臺灣佛教1956.09-11
 唯識學的原理(一)─(五)李世傑臺灣佛教1956.02-07
 唯識學派的緣起思想勝呂思想李世傑佛教思想--在印度的開展1985.06
 密宗史(一)─(十)李世傑中國佛教1959-1960.06-07
 密宗的歷史與教理李世傑李世傑1977
 密教哲學大綱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一) -- 密宗概論1979.01
 密教哲學大綱(一)─(四)李世傑臺灣佛教1955.01-06
 密教概論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一) -- 密宗概論1979.01
 淨土宗要義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四) -- 淨土宗概論1979.01
 淨土的分類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七) -- 淨土思想論集(二)1979.02
 淨土的分類 (上)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5.09
 淨土的分類(下)李世傑 (著)海潮音=Hai Ch'ao Yin1955.10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 -- 佛教各宗比較研究張曼濤 =青松 釋太虛 仁同 李世傑 葉龍 邱應傳1979.05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一) -- 密宗概論張曼濤=青松 李世傑 釋常惺 黃懺華 陳道沛 談永錫1979.01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四) -- 原始佛教研究張曼濤=青松 宇井伯壽 季羨林 李世傑 指迷 釋一如1978.12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五) -- 唯識思想論集(一)張曼濤 李世傑 釋演培 釋福善 釋太虛 雨曇1978.02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九) -- 律宗思想論集張曼濤 釋明性 釋續明 龍慧 李世傑 釋仁俊1979.01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二) -- 日韓佛教研究張曼濤=青松 北西弘 李世傑 高永霄 釋聖嚴 嚴耕望1978.11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三) -- 華嚴思想論集張曼濤 倪清和 李世傑 張澄基 釋慧潤 金忠烈1978.11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七) -- 天台思想論集張曼濤 釋慧嶽 李世傑 釋演培 碧林 敬良1979.05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二) -- 禪宗思想與歷史張曼濤=青松 李世傑 鈴木大拙 木村泰賢 巴壺天 釋無礙1978.09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五) -- 天台學概論張曼濤 黃懺華 李世傑 智定 旡言 佐藤泰舜1979.01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五) -- 淨土宗史論張曼濤 深福 蓮生 李世傑 高永霄 李孝本1979.01
 略說勝鬘經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57.08
 部派佛教與小乘佛教的關係李世傑無盡燈1963.08
 創造と必然李世傑 (著)南瀛佛教會 (編)=South Seas Buddhist Association (ed.)南瀛佛教1938.12.01
 善導大師的事蹟和學說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十五) -- 淨土宗史論1979.01
 華嚴宗綱要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二) -- 華嚴學概論1978.11
 華嚴的世界觀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三) -- 華嚴思想論集1978.11
 華嚴的世界觀李世傑臺灣佛教1954.08
 華嚴思想川田熊太郎 (著)=Kawada, Kumataro (au.)中村元 (編)=Nakamura, Hajime (ed.)李世傑1989
 華嚴哲學要義李世傑1990
 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李世傑1978
 萬法唯識的論證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五) -- 唯識思想論集(一)1978.02
 頓悟與漸悟李世傑御牧克己=Mimaki, Katsumi1991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思想史李世傑1980
 澄觀華嚴判教及其思想的特質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十四) -- 華嚴宗之判教及其發展1978.01
 禪佛教入門鈴木大拙李世傑1989
 禪的世界觀李世傑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2009.03.01
 禪的世界觀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 -- 禪學論文集(一)1976.10
 禪的世界觀李世傑臺灣佛教1954.06
 禪的思想(上)、(下)李世傑臺灣佛教1968.06-10
 禪的哲學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二) -- 禪宗思想與歷史1978.09
 禪的哲學李世傑臺灣佛教1954.12
 禪的哲學原理李世傑 (著)心法1956.12.20
 藕益大師的天台教學李世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六) -- 天台宗之判教與發展1979.02
 藕益大師的天臺教學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55.07
 關於佛教原理的問答李世傑海潮音=Hai Ch'ao Yin1960.06
 釋迦誕生的主要意義李世傑臺灣佛教1955.04
 顯揚大戒論における一二の問題石田瑞麿 (著)=Ishida, Mizumaro (au.)李世傑印度學佛教學研究 =Journal of Indian and Buddhist Studies=Indogaku Bukkyōgaku Kenky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