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04年文章,2021年稍有增益:
賈士蘅
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考古人類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班肄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博士班肄業。曾服務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美國丹佛美術博物館研究員。翻譯作品有《英國史》、《英國社會人類學》、《英國社會史》、《歷史的再思考》、《帝國的年代》、《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等書。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考古人類學系碩士、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及藝術史系博士班肄業、威斯康辛大學中文系博士班肄業。曾服務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美國丹佛市美術博物館研究員,現從事自由翻譯。譯有《美洲印地安人的文化》、《羅馬帝國》、《美國史──深入淺出普及本》(以上皆由商務出版)等書。
翻譯名家:賈士蘅
翻譯名家:賈士蘅
賈士蘅是我認為很優秀的譯家,她雖然不是專業 ,不過十餘年累積起來,量多而質精,很令人佩服。作品我核對過兩本,對於《西方思想史:由達文西到黑格爾》寫過譯評(布魯諾斯基(Jacob Bronowski), 麥茲黑希(Bruce Mazlish)合著,這本書台灣盜印過,所以可以對照。翻譯很好,90幾分,這篇我暫時找不到)。
昨天晚上無意間發現過去的筆記:
『John Hale《文藝復興時代的歐洲文明》(The Civilization of Europe in the Renaissance)賈士蘅譯,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
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感人的書。作者John Hale是當代英文界文藝復興時代的歐洲史的專家,立志寫一本媲美上世紀J.Burkhardt『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代的文明(The Civiliz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in Italy)』的作品(台北:黎明和北京:商務各有譯本)。原作者繳出手稿後嚴重中風,由太太及友人完成。圖文並茂。
整體而言,值得大力推薦。當然,那時代也是極殘忍、險象環生的。試看描寫刑罰實際,不免想起孔夫子聞子路被醢而覆醢(肉醬,左傳 哀公15年)的故事。
我以為可用那時代的文明重點學術(learnings)與藝術(arts)【見『結語』(pp.671-80)】和一幅名畫『智慧的勝利』(p.286-87)作個 說明、會通。
本書譯筆流暢。可惜未作索引(以前我研究馬其維利時曾參考本書,發現作者已將其資料打散。沒索引,不利研究)、原書重點未標示、中文本頁碼分標題太粗糙,只分書名及部名。』
所以我用「;賈士蘅譯」去google一翻,稍為整理一番。
天下文化90年代初的翻譯者簡介:
曾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文研究所,現旅居美國,從事研究與翻譯工作,並兼任美國丹佛市美術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員。
譯作有「英國史」、「英國人類社會學」和「躍升中的四小龍」。」
◎臺北:國立編譯館(世界學術譯著
希伯特Christopher Hibbert 《英國社會史》賈士蘅譯,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95。《英國社會史上下2冊》賈士蘅譯~民國84年國立編譯館初版就
布魯諾斯基(Jacob Bronowski), 麥茲黑希(Bruce Mazlish)合著《西方思想史 ; 由達文西到黑格爾》 ; 賈士蘅譯, 臺北 :國立編譯館 , 1996
RICHARD MIDDLETON著《殖民時代的美國史1607-1760》賈士蘅譯.,國立編譯館,1998.
◎台北:天下文化公司。
傅高義(Vogel, Ezra F.), 1992[1991],《躍升中的四小龍( The Four Little. Dragon: The Spread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East Asia)》,賈士蘅譯,台北:天下文化公司。
《無限影響力-公關的藝術》 ( POWER AND INFLUENCE) 等
◎台北:麥田出版:
Keith Jenkins《歷史的再思考》(Re-thinking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1992)賈士蘅譯,台北:麥田,1996
帝國的年代, 600/8855,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Hobsbawm}著賈士蘅譯. 麥田, 86
《英國社會史》,[希伯特]著;賈士蘅譯.-
《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賈士蘅譯。台北:麥田,2003
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
作者: 艾立克.沃爾夫
原文作者: Eric J. Wolf 譯者: 賈士蘅出版社:麥田 2013
Peter Burke著、賈士蘅譯,《知識社會史 – 從古騰堡到狄德羅》 台北:麥田出版,2003
雷蒙.瓊納斯(Rayomnd Jonas)著/《法蘭西與聖心崇拜》賈士蘅譯. 譯自, France and the cult of the Sacred Heart/an epic tale for modern times 臺北:麥田,2003
露絲. 海尼格(Ruth Henig)著《一次大戰的源起》;賈士蘅譯,台北:麥田出版,2001
◎台北:聯 經
Joel Kotkin著《全球(種族、宗教及文化認同對全球經濟競爭力的影響)》賈士蘅譯,聯經,1994
Adam Kuper著《英國社會人類學:從馬凌斯基到今天》賈士蘅譯,台北:聯 經,1988。
◎ 另類
李濟著《安陽》賈士蘅譯,臺北:?;《改變人生的100個方法,》賈士蘅譯
法根‧布里安(Fagan, Brian)]著. 《古人類古文化》(People of the earth.)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0
Damian Thompson/著《時間的終點》賈士蘅/譯,揚智文化事業,1999
幸運的孩子:中國第一批留美學生
|
商務
在友人處偶然看到這本書,拿起來一翻......
我完全不明白,為什麼商務這樣一個受人敬重的老出版公司(以及責任編輯)居然能夠允許\「Brideshead Revisited」被這位高學歷又翻譯經驗豐富的譯者翻譯成「重訪『新娘頭』」?看到這個天才譯名,我的評語只能是「令人髮指」或是「毛骨悚然」。(註:Brideshead這個小說中的莊園名稱,無論跟新娘或人頭都無關。)
這本書名與內容都與「文學」關係密切,因此,以我的看法,書中提到的作者與作品,最好都用中文世界的一般常用譯名與譯音,不要自己另出新裁,更別說錯譯了。然而書中譯者與編輯別出新裁的例子比比皆是,讓人懷疑這些出版從業者是不是真的聽說過「福樓拜」或是「追憶逝水年華」?(我說的是「聽說」,還沒要求真讀過。)本來我以為譯者與編輯都是中國大陸人士,但看了簡介又不是,於是更加困惑。
從這一點,引起我更進一步更嚴重的懷疑:此書內容翻譯真的都沒問題嗎?這一點,由於我沒讀過原著,無法比較,不過現在看來中譯本的文筆還算通順,雖然內容錯譯頗有幾處看得出來,但我在一顆星上又加了一顆,一共兩顆。
我相信有人認為我雞蛋裡挑骨頭。然而,既然這本書脫胎於文學作品、是從文學作品中整理出來的,難道譯者與編輯不應該對於某些世界聞名的作家與作品名稱有點印象?如果連這點印象都頗有欠缺,難免叫人懷疑此譯本的品質了。
既然譯者與編輯不沿用通用譯名(當然也有些沿用通用譯名的,比如白鯨記、大亨小傳等等),在此我也就不敢偷懶,都列出來讓各位瞧瞧。
狄更斯的「宏大期望」(Great Expectations)?台灣通用譯名都是「孤星血淚\」(東方出版社的兒童版改編世界文學,各位記得嗎?)。「聖誕頌歌」通用中文名為「小氣財神」,而且商務自己就出版過!
瓦娥(Evelyn Waugh)的「重訪新娘頭」?從譯者苦心孤詣選了個「娥」字看來,他真的誤以為這位英國男作家是女嬌娥了。重申:此書與任何人事物的頭都無關。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這個書名被不厭其煩地譯成「寂靜無生氣的幽谷傳奇」,然而我從小記得的書名就是「睡谷傳奇」。電影「斷頭谷」原著出於此書。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佛羅拜特」?害得年紀不小的我一時想不起這位作家的通用譯名就是「福樓拜」。
其他諸如偏偏不叫喬治歐威爾而叫奧威爾,托爾金變成扥堅,普勞斯特就是普魯斯特,梅爾威爾就是梅爾維爾,「誠摯的重要」早有余光中先生很好的譯名「不可兒戲」,愛麗斯夢遊奇境的續集通常叫做「愛麗斯鏡中夢遊」而非「由鏡中看」,「清風入柳」在四十年前國語日報社就翻譯為「柳林中的風聲」.....還有許\多其他書名與作者,是孤陋寡聞在下我不甚了了的,所以也無從置喙了。
最後提醒商務一句:譯者可以譯得七顛八倒,但是出版了就是出版社的責任了!
Q: What does take pot mean?A: It means to use marijuana
甘迺迪四兄弟/ Mears, Buell著;賈士蘅譯/ 商務,2010年出版/
歷史難解之謎中文書 , 艾倫.貝克 賈士蘅 , 臺灣商務 , 出版日期: 2010-02-01
中譯:《西方思想史》,賈士蘅譯,國立編譯館出版,1996,622頁,定價490元。
作者:Bronowski, Jacob, 1908-1974 ,Bruce Maelish 1923-
Amazon: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tg/detail/-/0836924487/102-6749891-5921716?v=glance
這是探討達文西到黑格爾的西方智識傳統中文版。這是一本很不錯的通識課本,譯者功力不錯。我相信這是美國MIT四十幾年前課程,現在的科技還是無法取代優秀的思想史。本文指出的都是小毛病。鄭重推薦。
這本書大體譯得不錯,可惜沒有索引,所以讀者得自己發功夫將其綜合,這很難(例如第25章講「歐文」,其後第26章及結論裡也都論到他)。另一缺點是沒有作者及背景介紹,初入門道的人可能不了解作者之一J. Bronowski (1908-1974)是當代聞名科學家及作家,他最關心的一論題是C.P Snow 的「兩種文化(即科學與人文)疏遠」問題。台灣有他《人的躍昇》及《科學與價值》等譯作。
由於譯者不知作者J. Bronowski對「藝術、文學、科學」等創作是有「融會貫通」的見解,(參考其身後論文集The Visionary Eye,MIT Press,1978),所以在引言中第七節的一些重要史觀的譯作,未能把握原作者精髓。
例如:
「To both of us history has been an instrument of vision;……」
中譯為「對我們兩人而言,歷史是一種幻想的工作。〔標點也譯得與原書不一樣〕。」Vision是一種該段後文所說的『科學暨"神靈"之眼』,而非「幻想」。
其實,這些小瑕疵,很多,例如第五章把Liberal 都譯成"自由主義",把intolerance譯成"偏執"等,都有問題。不過,只要是能夠將這種觀點的「知識史」譯出,對台灣者而言都已是一重要功德,要謝謝譯者。讀者要是能夠看下去的話,一定值回票價。
譯者要是像我這種好事之徒,也會多指引原作各參者書是否有中譯,例如中譯本第34頁,註七中,Paul Valery 的名著〈達文西方法導論〉,在台灣是有過中譯的。又,原作在附註中導引讀者的專著,都有形容詞,如中譯本頁109頁的J. Huizigun (當代大文化史家)的Erasmus of Rotterdam,原著用Splendid 等形容,中譯本未能譯出。可見,譯作最好由外人校訂。
「祭壇畫」作(p.17)譯得奇怪;金元/美元弄不清楚;章名應更正為「達文西及其時代」;「Calculated economic impress」不是「有計畫的經濟資本主義」;中譯第590頁第二節少譯一段;原書所有重點中譯本都未加標示。
初讀『傳薪有斯人︰李濟、凌純聲、高去尋、夏鼐與張光直通信集』 編者: 李卉和陳星燦,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現在大陸的新書兩三周之內就可以在市面買到。
我是考古外行,不過張光直先生的書多會翻翻。
網站的說明很不理想(充滿民族主義似的)。
:「李濟、凌純聲、高去尋、夏鼐、
通信真實地反映了生活在祖國大陸和海外的第—、
除了夏鼐先生是從大陸通信,其他都為台灣。它沒有說,
本書編有人物索引,幫助不少(採取漢字漢文拼音序編列,
讀這本書可以了解:當時該專業圈的大小人物之瑣碎事或趣事(
我有些地方不清楚,譬如說,說去orientalia 看書,注為紐約之一公共圖書館,不過查不到,會不會是「
開學術會其中有business sessions and clan meetings,後者注為" 分片會議",我 看不懂,這或許是相對為「公事」(business)之「私誼」
書信體無法告訴我們信中所談的想法是否落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