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中國表演藝術家、翻譯家: 英若誠(1929年-2003年):"英若誠名劇譯叢"及其〈譯者序〉









翻譯是困難的事,林語堂/譯,《賣花女(英漢對照)》,台南市:開山書店,1967年。(這本應是1930年的書),一開始就有一處誤譯。楊憲益後來的,就沒錯。

蕭伯納 George Bernard Shaw 這著名的劇作的譯作,若再加上英若誠的,就可以比較。

  • 英若誠/譯,《芭芭拉少校》,北京:對外翻譯台北市:書林,2003年。

由於英若誠是中國表演藝術家、翻譯家,所以他的戲劇之翻譯的看法,很接近原意。
參考:"英若誠名劇譯叢"的〈譯者序〉




英若誠(1929年6月21日-2003年12月27日),滿族,老姓赫舍里氏,教名西爾維斯特,出生於北京中國表演藝術家、翻譯家,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

生平[編輯]

1929年6月21日生於北京。父親英千里後來至台灣淡江大學任教,少年時就讀於天津聖路易教會中學。1945年考入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從學生時代開始接觸舞台藝術。
1950年英若誠先生考入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先後在話劇《龍鬚溝》、《雷雨》、《明朗的天》、《慳吝人》、《茶館》、《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等劇中扮演重要角色,以話劇演員的形象為大眾所熟知。
文革中因與彭真的關係入獄,文革結束後重回戲劇舞台。因為其英文水平出色,隨著中國對外政策的放寬,英先生逐漸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擔任起一個重要的角色。1979年,他把老舍名著《茶館》譯成英文在國外出版,為《茶館》成功地訪問西歐作了準備。1980年春,英若誠隨曹禺赴英國進行戲劇交流,隨後又與英國導演合作,為北京人藝排演了莎翁名劇《請君入甕》。
1983年,英若誠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
1983年,他又將美國當代著名作家亞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銷員之死》譯成中文,並與米勒合作搬上北京人藝舞台,同時在劇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洛曼。1982年8月,美國斯諾基金會、富布萊特基金會和美國中部、西部各大學向英若誠發出聯合邀請,請他作為客座教授為密蘇里大學戲劇系講授表演課,英若誠結合教學實踐為學生們排演了中國話劇《家》。1984年8月,英若誠作為密蘇里大學常任教授再度赴美講學,為學生們排演了根據中國崑曲《十五貫》改編的話劇。
1987年,出演義大利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的名作《末代皇帝》中的配角。
1998年,由於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和戲劇事業上的傑出貢獻,英若誠榮獲被稱為「亞洲諾貝爾獎」的菲律賓「麥格塞塞新聞文化獎」。
2003年12月27日凌晨1時35分,英若誠因患肝病導致的呼吸和循環系統衰竭,在北京辭世,享年74歲。

家庭[編輯]

英若誠的祖父英斂之滿洲正紅旗人,祖母淑仲出身皇族,是恂勤郡王允禵的後裔。《大公報》及輔仁大學都是英斂之創立的。
英若誠的父親英千里是英氏家族的第二代名人。12歲便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學成回國後,到輔仁大學任教授。英千里的英文水平頗高,錢鍾書曾回憶說:「蔣介石曾說要找兩個國內英文講得最好的人給他做翻譯,一個是我,一個就是英千里。」
英若誠之母蔡葆真出身宦門,其父蔡儒楷曾任直隸教育司司長兼北洋大學校長,後歷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山東巡按使等職。蔡葆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曾任北京第一所女子中學靜宜中學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北京兒童圖書館館長。
英若誠之妻吳世良同樣也是一位表演藝術家和翻譯家。與英若誠是清華大學同學。畢業後夫婦倆都分配到北京人藝。因為出色的英語水平,吳世良女士還擔任過曹禺先生的秘書並為周恩來做過翻譯。
英達是英若誠的兒子。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學習導演專業,回國後在《最後的貴族》、《圍城》中的出色表現讓他聲名鵲起。與中國知名女演員宋丹丹結婚後有一子英巴圖,目前夫妻已離婚。2017年2月24日,英達因為涉嫌洗錢在美國被捕。

主要作品[編輯]

話劇《地窖之門》、《保羅·莫萊爾》、《春風化雨》、《龍鬚溝》、《駱駝祥子》、《明朗的天》、《茶館》、《請君入甕》、《推銷員之死》等。
電影《白求恩》、《知音》、《小活佛》、《末代皇帝》等。
電視劇《圍城》、《馬可·波羅》、《我愛我家》等。
翻譯作品《奧賽羅馬導演計劃》、《咖啡店的政客》、《甘蔗田》、《報紙主筆》、《有這一回事》、《星星變紅了》、《請君入甕》、《推銷員之死》、《茶館》、《王昭君》、《》、《凱恩號譁變》等。
著作《水流雲在——英若誠自傳》,由美國塔夫茨大學戲劇學教授康開麗(Claire Conceison)女士根據英若誠在病榻上的英文口述整理而成。2008年首先在美國出版。其中文版由張放翻譯,英達審譯,2009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軼事[編輯]

據康開麗《水流雲在》的英文版,《Voices Carry》, 英若誠和吳世良從1950年起就為中國共產黨擔負以交友方式收集在華外國友人和駐華外交人員的情報。由於他們的情報,兩名美國富布萊特學者,搜集中國社會情況,百姓思想的美國人李克和李又安(Allyn Rickett 和 Adele Rickett)於1951年被捕入獄四年。

榮譽獎項[編輯]

1998年英若誠榮獲菲律賓「麥格塞塞獎」。

外部連結[編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