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辜營養與科學 2025 1003
▌老辜心裡話老辜深知,這並非顛覆性的發現,或驚天動地的神力。這只是藉由實證科學的角度,讓我們清楚看見用心陪伴長輩的力量,是如此美好。不僅減少了他們的孤獨感,也讓他們延年益壽。與其盲目追尋長生不老,不如把握當下的相處。與父母的每次相處,看似是子女的盡孝陪伴,但這其實也在為我們子女,留下更多珍貴的回憶。畢竟,父母終究會老去,且陪且珍惜。真心的陪伴,可能是餐桌上的一頓飯、中秋烤肉的話家常,或是夕陽陪伴的一段餐後散步。這些看似平凡的時刻,可能有助延長父母的壽命,但也同時創造了我們與他們在一起的幸福時刻啊!藉由溫柔的月光,享受家人團聚的時光!畢竟,子女用心陪,父母命加倍。中秋節快樂

頒獎考慮:應該給2025翻譯藝術獎。。辜振豐《漫遊書海》2002《東京讀書筆記本新宿街頭照相簿》.....辜振豐《惡之華》"全新中譯本"《時尚考秘密》《時尚金光黨》《歐洲摩登》《布爾喬亞》《時尚金光黨》。
辜振豐先生等 (更新:辜先生因事須缺席,所以本年度獎主懸缺辜振豐 · 歐洲摩登:美感與速度的現代記憶 · 巴黎的憂鬱 · 寫作的秘密 · 歐洲摩登︰美感與速度的現代記憶 · 時尚金光黨 · 布爾喬亞─欲望與消費的 ...)
20250929 反省,雖然辜振豐先生因事無法與會(0925),然而基於以下的極簡單書籍介紹和對他的認識,應該給2025翻譯藝術獎。
0925陳文發留下兩本辜振豐先生的《漫遊書海》《東京讀書筆記本新宿街頭照相簿》,借此兩書一讀,當然發現辜振豐有許多讀書讀地方讀時尚的心得。
www
2013:辜振豐《惡之華》"全新中譯本"《時尚考秘密》《時尚金光黨》《歐洲摩登》《布爾喬亞》《哥特建築與英國哥特小說互文性研究(1764-1820)》
重新遇見波特萊爾
或許可以大膽的說:任何喜愛文學、熱愛創作的人很難不被波特萊爾的詩歌吸引,因為我們某階段的人生總能在它的詩作中得到排解、釋懷,透過他熱切嚴謹的創作,彷彿對生命的樣貌輪廓,有了最直接想像和初次的感受……。
從高一讀過胡品清女士譯的《巴黎的憂鬱》就愛上了波特萊爾(Baudelaire,1821-1867),然後再讀到《惡之華》,有段時 間,它對我而言代表著勇氣和自我,波特萊爾的文字和內心狀態都讓我那些無以名狀的情緒和不安的想法得到釋放和安撫。從懵懵懂懂開始與這個真實世界打交道以 來,所獲得的混沌思想不斷地被提醒、翻攪,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洗滌、沉澱,思緒卻也逐漸清朗起來,生命的困惑和局限,赤裸裸被呈現在文字(文學)中,經由 《惡之華》,我打開了新的眼界。
矛盾和對立的寫實創作
或許因為從小在舊書堆長大,通過閱讀,可以輕易接觸到,在我出生之前,不同世代的人、事、物!當隨興、跳躍式閱讀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之後, 讓我不自覺地進入大人的世界!我所看見、聽見的未知國度、花花世界,剛開始是樂園,是獨一無二的,但相對的,它是封閉的、模糊不清的!我彷彿跌入虛幻奇 境,無法和太多同齡的朋友訴說、分享,從開始的新奇感到漸漸覺得沮喪,那些無法說出來的遙遠異鄉、綺麗幻想都充塞在腦袋裡。
人生不一定需要人云亦云的肯定,不想只能聽從他人的建議和經驗,遵行常規,我亦嚮往所有的可能。不想放棄縈繞在腦中的想法,自由應是意志 的實際行動……迎面而來的全是自己的聲音,混亂、迷惘、對立、矛盾,吞噬了我,想梳理思緒,卻不知道要如何面對自己,我感到無可奈何。
因《惡之華》,我開始學習認識自己、和自己對話,真實面對自己的欲望和貪心,如何接受真正的自己?這段尋找自我的歷程,我認認真真,切切實實地走過。
《惡之華》是一本充滿矛盾和對立的寫實創作,追求精神至上,但也不放棄物質享受,無限的墮落後,下一刻即開始自省。完美與殘缺總是形影不 離,展現生命所有的本質,讓我試著了解生命的無常與稍縱即逝,在自我矛盾衝突中尋求平衡。波特萊爾在我面前展示這碩大無比的綺麗世界,可以恣意觀看、宣 洩,讓我易感多愁的思緒轉化成對美的理解和追求,學習以美去探索世界和心靈,永保赤子之心一如他對美的渴求。
當我非常篤定,堅持要去巴黎讀書,放棄有親人居住的美國作為出國的選項,現在想來也瘋狂,當時怎會有這麼大的勇氣和決心?在沒有朋友、連 落腳的地方都未確定時,就一心一意往前衝,是什麼催促我,給我無比大的動力,讓我勇往直前Paris,讓詩人又愛又恨,又無法逃脫的城市。或許是尋著波特 萊爾的文字,他給我遠方的憧憬和芬芳,讓二十出頭的我忘卻恐懼,就帶著好奇心和無窮勇氣去面對未知的一切。
直擊人們心中的黑暗
橋上,望著前方被陽光撫摸、波光粼粼的塞納河,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生活在這座一直存在於想像紙頁的城市了,我對著遠方大叫,並不自覺的跳 動著,直喊:「我在巴黎了!」那看似不可抗拒的關聯、間接地開啟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一如他的詩Le Voyage:投入深淵,不管是天堂或地獄,只要在未知的深處找尋新奇。
那幾年巴黎生活扎實地滿足過我,也一如傳說,它有如永不消散的印記(饗宴)牢牢跟著我。
《惡之華》是波特萊爾一生的精粹,藉由生活景物表達出內心的感受,通過創作讓生活與想像互滲交融,展現出存在於情感意識中的新世界。詩人 不斷地用創作來解析自己,面對自己的軟弱與欲望,創作之途亦是自贖之道,將人生的「貪、嗔、癡、慢、疑」都赤裸裸地呈現在那永恆的巨著中。
《惡之華》並非是一本人生指南,但它曾經給了我最及時的答案與安排。
作為先行者的詩人,站在我們前面,將我們不自覺或無法面對的種種情狀,用美、用勇氣、用反諷、用寓意、用血、用淚等等,不惜出賣自己的 「靈魂」,讓世人知道生命的深度、厚度和無常。不斷反覆咀嚼,在極大痛苦、對立、壓抑與虛無的倦怠中,淬煉出獨一無二的《惡之華》,他的思想、體驗、人 生、孤獨,在將近200年後的今日讀來仍叫人感動澎湃。它指出永恆的人生問題,直擊人們心中的黑暗;它的存在同樣喚醒偽善者的恐懼,並給予警告。面對懦弱 的靈魂,逃避、叛逆、倦怠、鄉愿,是無法對付生命的惡絕,人生是場時間馬拉松,如何將生命的痛苦幻化成一朵璀璨無悔的花朵,也許在終點才會有答案,只能甩 開無用的空想往前行。
挑戰《惡之華》經典新譯
一年多前和書友辜振豐聊起出版社對於經典重譯的這個想法,相較於其他已出版的作品,《惡之華》在台灣一直沒有新的譯本出現,較完整的譯本 除了杜國清和莫渝這二個版本之外,似乎沒太多出版社敢挑戰經典新譯。我想除了是法文著作,加上又是詩作,翻譯的難度,肯定是在商言商的出版社難以出手,但 這部經典中的經典遲遲未有新譯,真的很可惜,加上前述譯本又都絕版多年,想接觸《惡之華》的讀者除了尋訪絕版舊書外,就只能透過中國的幾種譯本。
突然在某個下午,老辜很興奮的宣布決定要著手翻譯《惡之華》,並採用英、法、日三種版本相互交叉參考翻譯,立志要推出一個全新的《惡之 華》新譯本,本以為是酒酣之際隨口說說的,沒想到他接下來的日子把網上看片的習慣戒掉,上臉書時間也減少,一個勁地勤跑信鴿法國書店、淳久堂、書林等書店 蒐訪資料。目標確立,對於這個長期挑戰,他可是絲毫都不馬虎。
甩開是不是法文專家這一世俗包袱,如同唐吉訶德懷著理想、不畏艱辛的精神,全心投入這場不算短的翻譯工程,就是這種不考慮結果、不畏懼的 精神讓老辜越翻越順,他也笑說憑著勇氣,翻到後來,有如詩人降靈。雖說他是輕描淡寫,一笑帶過,想背後所付出的辛勞心血,絕不僅於此吧。
2013.4.4 辜振豐老師送一本簽名的 "全新中譯本"《惡之華》(台北:花神文坊 2013)
漢清兄惠存:
悅讀法蘭西詩歌
我問些字體插圖等. 他希望我寫書評... (我說我不懂法文 所以只能用英文和其他中文本"攻錯之: Baudelaire: Selected Poems 波特萊爾的《惡之華》/巴黎男女)
去年或全年我說這本名著的漢譯可能近10本以上. 何苦再多一本"非學術"之作?
不過 辜振豐老師的意志力強 他已展開波特萊爾的第2本之翻譯中. 而且他的作品都是"全方位設計" 很令人佩服 並要祝賀/祝服他成功!
-----
歐洲摩登:美感與速度的現代記憶 Europe Modern 作者:辜振豐 Gu Zhenfeng出版社:花神文坊出版日期:2009年
本書的焦點集中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文化。法國設計師香奈兒是「摩登時代」的代言人,她強調,二十世紀一登場,女性開始進入職場,服裝應該 以簡單、舒適、整潔為主。這其實是呼應新時代的來臨,因為歐洲女性開始享受悠哉而自在的時光,如騎自行車、打獵、開車、打高爾夫球、網球、滑雪。一戰之 後,「摩登女郎」正式亮相,她們除了熱愛露臂的圓筒裝,也雅好「若男風」:蓄著短髮、穿襯衫、打領帶。
摩登時代展現創作的大豐收,如喬伊斯、吳爾芙、艾略特等名家的作品。當時,《洛麗塔》作者納博科夫也開始創作,其活力更延伸到一九七零年代。然而,在設計、海報、建築方面也有驚人的成績,如工藝與美術運動、艾菲爾鐵塔、新藝術、裝飾藝術、包浩斯等。
現代生活風格的亮相,在在展現摩登精神。除了時尚、文學、藝術外,加上種種新發明如海底電纜、照相機、收音機、電影、汽車、飛機、電話,不但改變世界的面貌,同時讓人回味無窮。
本書特色
本書聚焦於時尚與消費,並以香奈兒為主軸,延伸到她全盛時期的歐洲摩登文化。同時,內容更跳脫現代主義書寫的框框,除了介紹吳爾芙、喬伊斯外,也討論毛姆、納博科夫等作家。書中文字深入淺出,並配上精彩的圖片,好讓讀者享受閱讀的樂趣。
作者簡介
辜振豐
長期研究流行時尚與消費文化,解讀歐洲文化深入淺出,獨樹一格。著有《布爾喬亞》、《時尚考》。
導言 6
ARTS & CRAFTS 美術與工藝運動 14
ART DECO 裝飾藝術 18
ART NOUVEAU 新藝術 23
BAKER 黑人舞蹈 28
BAUHAUS 包浩斯 31
BENZ 賓士汽車 34
BEST-SELLER 暢銷書 38
CABARET 夜總會 42
CAMERA 照相機 46
COMMUNICATION 通信革命 50
CONSUMPTION 美式消費 54
DANCE 現代舞 57
DANDY 時髦兒 60
EXILE 放逐 64
FASHION PHOTO 時尚寫真 67
FLAPPER 摩登女 70
FLIGHT 飛行革命 74
GRAPHIC ADS 平面廣告 78
HOTEL 大飯店 81
JEWELLERY 寶石 84
KAFFEE 咖啡廳文化 87
LOST GENERATION 失落的一代 90
LOVE STORY 愛情小說 93
MODERN FICTION 現代小說 97
MOVIE 電影 100
NORTHERN EUROPE STYLE 北歐風格 104
NUDE 裸體運動 108
OCEAN LINER 豪華郵輪 111
ORIENT EXPRESS 東方特快車 116
PERFUME 現代香水 120
POSTER 海報 123
PROUST 普魯斯特 127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 131
RUSSIAN AVANT-GARDE 俄國前衛藝術 134
SPY 間諜 137
WEDGWOOD 威奇伍德 140
時間地圖 144
記得初中時,祖父每次帶我到高雄, 第一站就是到大新百貨公司,逛完一樓,總會搭著手扶梯上樓。當時,覺得這種設備很先進,但還不知到這是西方文化進展到摩登時代的設備。後來,看了一些書, 得知全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就是法國的「好商佳」。營業時間一到,店內大放光芒,各個樓層的商品應有盡有,而且東西有瑕疵還可以退錢。
等到逛完了大新之後,就逛到對街的崛江商場。一走進去,就會看到當時人氣暢旺的三箭牌口香糖和日本泡麵。一拿起口香糖總會看到 Made in USA 這三個英文字。於是開始對英文產生莫大的興趣。好玩的是,讀到高一時,有一天問媽媽:「讀好英文,將來可以做什麼?」媽媽回答說:「將來可以到貿易公司上 班。」聽了之後,決心要好好讀英文。這一來,高中時期就好像在讀「英文科」,因為三年下來,竟然買了一百多本英文參考書!
高中畢業後,竟然喜歡上文學作品。當時,大學沒考上,到行政院當兵,一下哨,就到光華商場和重慶南路淘書。退伍後,考上外文系夜間部。一進大學開始猛讀現代小說,尤其是喬伊斯、吳爾芙的意識流作品以及艾略特的詩歌。顯然,這三位作家成就非凡,創意連連。
但後來到大學教書,看了一些討論歐洲文化的日文書,赫然發現摩登時代一登場,人才輩出,絕非只有文學創作而已。從時尚、繪畫、廣告、設計、舞蹈、發明等領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例如,時尚界就出現了香奈兒,這就是為何到了二十一世紀法國還推出了兩部香奈兒的傳記電影。
所謂「摩登」就是英文 modern 的音譯,但這個字的意思在西方引起不少的爭論。首先,現代可以從一四九二年談起,佛羅倫斯的美第奇家族走向沒落,而伊比利半島的基督徒趕走信仰伊斯蘭教的 摩爾人,完成國土恢復運動,接著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王出資贊助哥倫布,此後便啟動歐洲大航海時代的來臨。這意味歐洲人離開自己的母體,向外擴張。這一來, 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也開始萌芽。
然而,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到中南美洲攻城掠地,而後進國如荷蘭、英國、法國也急起直追。
荷蘭首先成立東印度公司,跟亞洲開始有大規模的貿易往來,至於法國為了跟西班牙一較高下,乃發展時尚產業,幾百年下來,成就可圈可點。而英國的成就也令人刮目相看,在十八世紀末期發動工業革命,影響所及,更延伸到全世界。
工業革命跟啟蒙也息息相關,在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看法,所謂啟蒙就是脫離過去的怪力亂神,朝向理性化。顯然,所謂的摩登也可以從工業革命開始談起。理性其實是和資本主義結合在一起,例如,「現代性」就是強調規劃、管理、效率、計算。
不過,本書所謂的「摩登」,比較接近中文的意義,因為「摩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摩登女的登場。她們除了熱愛露臂的圓筒裝,也雅好「若男風」:蓄著短髮、 穿襯衫、打領帶。從十九世紀末以來,歐洲女性開始享受悠哉而自在的時光。她們騎著自行車到處閒逛,手持獵槍進出森林打獵,偶爾打打高爾夫球、網球,冬天一 到, 則上山滑雪,而周末也會到海水浴場、溫泉區泡泡澡。所以,此書主要焦點擺在歐洲的文化,因此內容絕不是只限定在現代主義的文學作品。
努力了五、六年終於完成《歐洲摩登:美感與速度的現代記憶》一書,其間好幾次搭機到國外找資料。記得四年前,計劃到東京找一些圖片和參考資料,行前還寫 在筆記本上,想不到隔天到神保町的書店,這些書籍竟然出現在我眼前,看來這真是所謂「心誠則靈」。不過,其間在國內的舊香居和誠品也找到一些寶貴的資料, 因此要感謝舊香居的卡密小姐。
在此書的編輯過程中,群學出版公司劉總編和美編Weipeng Huang提供很多寶貴的意見,在此感謝。平時在部落格經常留言鼓勵的pk2,也要說聲謝謝。至於圖片的製作,國燕和淵博出了不少力,真是Thank a lot。書中的文章大多在報章雜誌刊登過,感謝這些編輯好友的邀稿。很多讀者在部落格留言,問起出版日期,在此更要謝謝她 / 他們的支持。最後,還要感謝OTO小姐為花神文坊設計logo。
歐洲摩登導言
一談到「摩登時代」,則不得不要回溯一八五一年的「水晶宮萬國博覽會」。當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的盛世,就是透過這場世博會,以展示大英帝國的國威。不過,很多先進國家如德法荷比美等國也參與盛會,因此無疑是工業革命後的成績展示會。
自 工業革命以來,鋼鐵和玻璃是兩種最先進的材料,而水晶宮會場正好派上用場。尤其是屋頂和四周鑲上一塊塊玻璃,太陽一照射,宮內大放光明。顯然,這種光輝燦 爛的氣氛無疑是具體表現當時的啟蒙精神。同時,這種光明在西方人看來,透過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未來的世界將會越來越進步,而幸福的期望也可以實 現。
水晶宮博覽會所展示的商品固然讓在場觀眾為之驚艷,但會中展示的英國產品卻受到各界人士的嚴厲批評,尤其是大量複製的工業產品早已缺 乏藝術品味。如此一來,許多有志之士便提出設計宣言,並且以具體行動加以實踐。當時,貢獻最大的,應推「美術和工藝運動」的發起人威廉.莫里斯。他童年 時,母親曾帶他參觀這場盛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長大後,他撰文批判工業化生產,缺乏感性的創造力,並大力主張以手工代替機器,而且呼籲復甦中世紀哥 特式的建築傳統。
一八七五年「新莫里斯商會」正式成立,並推出頗有中世紀趣味的設計作品,而且莫里斯更發表宣言指出,在公共建物、教堂、 住宅裡,壁紙的裝飾和畫作的色彩應重視互相互的搭配,而建物的設計更應該像雕刻作品一樣。顯然,他將設計視為「綜合藝術」,並將社會、生活、藝術三者作一 種統合。莫里斯的理念和實踐無疑是針對十九世紀的產業社會。當時,實證主義的精神大行其道,強調事實和計量的可能性。如此一來,人類生活已經失去整體性。 他指出,在優質品味下,用心去設計日用品,是有助於改善生活,進而變革社會。他平時懷抱社會主義的理想,希望設計者、生產者、消費者三者之間建立一種有機 的關係。他也否定機器生產,大力提倡手工製造,並要求大家要恢復中世紀的行會組織。
其實,他想要徹底改變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實在是不可能 的。但莫里斯商會所設計的作品,在英國被視為是美術和工藝運動的具體實踐,其影響的層面是不容忽視的。除了英國國內,更延伸到十九世紀的「新藝術」,難怪 心儀「新藝術」二十世紀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對於莫里斯的表現也推崇備至。
十九世紀末的「新藝術」大擧擴散後,純藝術和應用美術的界限也逐 漸消失。此外,「新藝術」也強調藝術家不但要創作,還要致力於設計珠寶、壁紙、布料、家具以及桌上的擺飾。其實,塞爾特和中世紀的哥特式傳統以及十八世紀 的洛可可也給「新藝術」灌輸不少養分。「新藝術」強調曲線和非對稱的美學,並凸顯植物與女性的意象,其背後的認識論就是抗拒直線式的機械化和傳統的男性中 心主義,換言之,「新藝術」所表現的有機的曲線,令人聯想到植物的成長與動物的運動。
接著「裝飾藝術」也開始亮相。一提到「裝飾藝 術」(ArtDeco),則要回顧一九二五年在巴黎舉辦的「裝飾暨工業美術博覽會」,參展項目包括流行服飾、纖維布料、家具、建築、玻璃藝術等。此後也確 立法國藝術風格的優勢。「裝飾藝術」並非和世紀末的新藝術產生對立關係,而是一種延伸,這種藝術創作強調對稱、直線、非連續性。它不是一種藝術上的運動, 而是一種創作和生活風格的趨勢。「裝飾藝術」的特色表現在服裝設計、纖維布料、家具、建築、玻璃藝術、人偶、豪華列車、郵輪等層面。
顯 然,美術與工藝運動、新藝術、裝飾藝術就是摩登時代所展現的美學革命。一戰結束後,莫里斯的創作理念也影響包浩斯創辦人葛羅皮爾斯。莫里斯強調手工製作, 但葛羅皮爾斯卻認為藝術家所設計的工業產品同樣具有美感。該學院訓練學生的宗旨在於結合理論與實踐,讓學生能夠生產兼具藝術和商業的產品。日後,包浩斯推 出的產品也開始受到顧客的青睞。
從十九世紀末以來,歐洲女性開始享受悠哉而自在的時光。她們騎著自行車到處閒逛,手持獵槍進出森林打獵, 偶爾打打高爾夫球、網球,冬天一到,則上山滑雪,而為了養生和生活樂趣,也會到海水浴場、溫泉區泡泡澡。一戰之後,「摩登女郎」正式亮相,她們除了熱愛露 臂的圓筒裝,也雅好「若男風」:蓄著短髮、穿襯衫、打領帶。
這要歸功於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瓦雷推出具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因為他解放女性的身體,從而讓女性脫掉束縛內衣。如此一來,女體由S 型的曲線轉變為圓筒型。同時,他也凸出女體的胸部美,並將重力從腰部轉向肩部。一九二○年代,大眾消費社會開花結果,同時女性參政權得到承認。摩登女郎展 露多采多姿的面貌,有的是未婚的單親媽媽,有的打扮像男孩子一樣,在派對中,則叼著香煙,而盡情載歌載舞之中,尤其喜歡查爾斯頓舞。此外,有些摩登女更進 出股市,玩起金錢遊戲。
面對新時代的來臨,女裝更加日新月異。正如同法國設計師香奈兒指出,二十世紀一登場,女性開始進入職場,服裝應該 以簡單、舒適、整潔為主要考量。顯然,她頗能掌握時代的風潮,為女性設計新服飾──短髮、小圓帽、直線風格、黑色套裝、短裙。總而言之,二十世紀一登場, 波瓦雷解構高級訂製服,葬送束腹內衣,但香奈兒更進一步發揮,將摩登女郎形塑得淋漓盡致。
文學創作在二十世紀初期也有很多豐收,一談起現 代小說,總會提到喬伊斯、維吉尼亞.吳爾芙、湯瑪斯.曼、普魯斯特等人。現代英國小說中,意識流技巧是最大的特色。在故事中,主角意識的流動超越時間和空 間的限制,而最後體會到過去想不通的事情,以達到靈悟(epiphany)的境界。例如,喬伊斯的《尤力西斯》、吳爾芙的《戴洛威夫人》和《燈塔行》等作 品中都可以看到這種書寫技巧。然而,英國作家毛姆當時被視為是通俗作家,擅長於說故事,同時受到市場的肯定,但二戰後,他的地位日漸提升,許多文評家開始 為他平反,認為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文學價值。
歐洲作家展現創作的活力,但美國作家也不落人後。美國作家海明威為了自己的寫作生涯,他決定 到巴黎發展。出發前,前輩作家安德森寫了一封介紹信,要他到巴黎跟葛珠.史坦見面。一九二三年三月,他到巴黎時,也擔任加拿大多倫多兩家報紙的特派員。在 巴黎期間,他接受到葛珠的建議和鼓勵,開始撰寫小說,後來留下不少名作,如在《戰地春夢》、《鐘聲為誰而響》、《太陽照常升起》。葛珠曾經指出,她和海明 威都屬於失落的一代
日本評論家海野弘指出,一九一八年,一戰結束後,法郎大為貶值,但美元卻不斷高漲,這對於美國人而言,到法國觀光十分 划算。對於文人藝術家而言,美國依然相當保守,但巴黎則能夠大方地接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創作不免需要飲酒助興,但到了一九二○年代末期,美國實施禁酒 法,如此一來,一到巴黎,則可以過著悠哉自由的生活。這些美國觀光客住的是大飯店,內部有游泳池,餐廳,而他們搭乘的交通工具就是「海上大飯店」──豪華 郵輪。然而,後來卻發生鐵達尼號郵輪的沉船悲劇。
除了文學創作外,舞蹈也同樣有傑出的表現。以大眾娛樂而言,如紅磨坊的康康舞吸引很多顧 客前來觀賞,其中一位知名的觀眾就是羅特列克。他還為名舞者拉格綠畫出頗為傳神的海報,此後紅磨坊不但馳名遠近,而且留名青史。此外,一位來自美國的女舞 者約瑟芬.貝克也在巴黎創造超高的人氣。這種些娛樂現象顯示大眾文化開始獲得民眾的認同。然而,現代舞也開始亮相,例如鄧肯和羅伊.芙勒更新傳統的舞蹈語 言,並展現肉體之美。基於她們的前衛作風,也讓日後的現代舞開花結果。
到了一九二六年,戴姆勒-朋馳汽車公司創立後,德國汽車工業更邁向 一個新里程碑。這家汽車公司就是生產大家耳熟能詳的賓士汽車,而背後的功臣就是朋馳和戴姆勒兩位工業家。當時,賓士汽車跟美國的福特汽車堪稱西方的兩大汽 車品牌。顯然,汽車能夠讓歐美人士為之著迷,在於它可以帶領大家到郊外的綠野去享受陽光和清新的空氣,而這無疑是神話中的樂園。
森林和田 園的魅力也讓一戰之後的德國掀起所謂的「裸體運動」。當時,身為敗戰國的德國,裸體運動一登場,不久便迅速擴展到全歐洲。歐洲人相信,沐浴在日光下,能夠 促進身體健康,創造身體美,並可以培養自由思想的理想。透過森林浴的洗滌,加速體內的血液循環,增加紅血球,並強化全身的新陳代謝。顯然,他們身處森林, 總會有「伊甸園」的至福感受,同時又彷彿回到希臘時代阿卡迪亞(Arcadia)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希臘田園詩所創造出來的,主角是牧羊人和牧羊女,每天 時時吟唱詩歌,而且是遠離文明社會的紛擾和鬥爭。他們所主張的「全裸生活」,就是對於現代文明的批判。然而,這種運動在納粹上臺後,卻遭到查禁。
希 特勒上臺後,歐洲開始動蕩不安,到了一九三九年,二戰爆發,摩登時代從此結束。不過,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的三○年代,現代都市生活風格的登場,在在展 現摩登精神。除了時尚、文學、藝術外,加上種種新發明如海底電纜、照相機、收音機、電影、汽車、飛機、電話,不但改變世界的面貌,同時讓人回味無窮。
Flapper 摩登女
從十九世紀末以來,歐洲女性開始享受悠哉而自在的時光。她們騎著自行車到處閒逛,手持獵槍進出森林打獵,偶 爾打打高爾夫球、網球,冬天一到,則上山滑雪,而為了養生,也會到海水浴場、溫泉泡泡澡。到了一戰期間,經濟跟時代產生巨變,女性開始面對各種新機會,因 為歐洲掀起「總體戰」,男性到前線衝鋒陷陣,而女性則擔任後勤工作。這一來女性更有機會進出社會。一戰之後,摩登女郎正式亮相,她們除了熱愛露臂的圓筒 裝,也雅好「若男風」:蓄短髮、穿襯衫、打領帶。
女性的日常生活和服飾會掀起這樣的大變化,是歷經一段長久的蛻變過程。回顧過去,女性一 直身居家中,扮演宅女的角色。要談戀愛、相親每每需要透過舞會,這可從巴爾札克《兩個新嫁娘》的內容得到明證。然而,路易.拿破崙於一八五二年建立法蘭西 第二帝國後,大力發展經濟,獎勵金融資本,同時提拔奧斯曼為賽納省長,啟動巴黎大改造。巴黎的新面貌亮相後,公園、劇院、百貨公司舉目可見。顯然,這也宣 告大眾消費時代的到來,而女性開始走向戶外,除了當起閒逛者,也大力消費、血拼。
至於對岸的英國也不落人後。在牧師湯瑪斯.庫克正式開辦 旅行社之後,因本身正派經營,信用良好,許多家長便大力鼓勵女兒參加旅行團。如此一來,女性開始走向戶外,足跡所及,從國內、歐陸、中東、延伸到世界的各 個角落。根據多年的帶團經驗,庫克曾經指出,在旅遊的過程中女性所展現的活力一點也不亞於男性。
至於女性服飾依然受到束腹內衣的宰制。束 腹內衣是鯨魚骨和布所縫製而成的,雖然可以取悅男性,但對於女體卻有不良的影響。十九世紀的女性雜誌有些文章指出,束腹內衣會導致女性種種疾病,如食欲不 振、肺結核、消化不良、手腳冰冷、呼吸困難等。針對這些不良的影響,有些醫生也加以證實。當時在母親的強迫下,身為女兒不敢隨便拋棄束腹內衣。其實,這就 是女性所認同維多利亞時代的男性價值觀:禮貌、貞潔、謹慎、節制,而束腹內衣也是一種具體的表現。
然而到了十九世紀中期,旅遊時代的來 臨,到戶外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也有助於健康。當時,女性上山下鄉,她們的旅行箱裝的是輕便的衣著。這一來,束腹內衣便暫時被棄置不用。同時女性解放運動 開始登場,美國的女性解放論者布魯姆夫人率先脫掉束腹內衣,日常的服裝是上衣開啟一排前扣,下半身則是寬鬆的燈籠褲。後來,英國的史黛拉也支持他的言行, 並撰文批判這種內衣扭曲女體,影響身體健康和衛生。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瓦雷推出具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因 為他解放女性的身體,從而讓女性脫掉束縛內衣。如此一來,女體由S 型的曲線轉變為圓筒型。並將重力從腰部轉向肩部,其結果就如同行雲流水。此外在布料的使用上,他運用華麗的五顏六色,讓一件女裝的表面好像在演奏一首交響 曲。這一來,女裝的面貌開始跟過去大異其趣。
一九二○年代,大眾消費社會開花結果,女性參政權得到認可。她們揮別過去那個育兒持家的年 代,其結果豐滿的胸部、腰圍不再是主流,而是強調減肥、節食,以展現苗條而平胸的身材。摩登女郎展露多采多姿的面貌,有的是未婚的單親媽媽,有的打扮像男 孩子一樣,一參加派對,則叼著香煙,盡情載歌載舞,尤其喜歡查爾斯頓舞。有些摩登女更進出股市,玩起金錢遊戲。
一九二二年,《男人 婆》(La Garçonne)這本法文小說最能符合時代的脈動,上市之後,不久就成為暢銷七十五萬冊的火紅小說,而隔年英譯本也上市。作者維克托.瑪格麗特筆下的女 主角莫妮克身為富家女,一開始是接受家中的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後來展現自己的獨立自主,離開未婚夫,選擇自由戀愛,甚至職業也是由自己決定。這種 新女性的行事風格受到認同。
面對新時代的來臨,女裝的確日新月異。正如同法國設計師香奈兒指出,二十世紀一登場,女性開始進入職場,服裝 應該以簡單、舒適、整潔為主要考量。顯然,她頗能掌握時代的風潮,為女性設計新服飾──短髮、小圓帽、直線風格、黑色套裝、短裙。總而言之,二十世紀一登 場,波瓦雷解構高級訂製服,葬送束腹內衣,但香奈兒更進一步發揮,將摩登女郎形塑得淋漓盡致。
***
時尚金光黨
---
封面人物像
金先生
--
有人說 經國灝色
小說 家和萬事興
不如
人體 紅 ...
---
春秋繁露注
道教
---
「花神文坊」新書——辜振豐《時尚考:流行知識的歷史秘密》「增修版」2011/3月正式上市!
絕版多年的《時尚考》能夠再度問世,身為作者當然十分興奮。兩年來,每到一些書店,不管獨立或是連鎖,總會得知讀者詢問再版的訊息。剛好自己收回版權,經過再三深思,決定推出增修版,除了添加一些精采圖片之外,也介紹了三位當代重量級的設計師——Hussein Chalayan、Dolce & Gabbana 。這一來,應該可以對熱心捧場的讀者做個交代。
wwwww
0925陳文發留下兩本辜振豐先生的《漫遊書海》《東京讀書筆記本新宿街頭照相簿》,借此兩書一讀,當然發現辜振豐有許多讀書讀地方讀時尚的心得。
內容簡介
從現在開始,你認識他們。
從今而後,你會沉迷在這些故事中。
光看到這一篇篇的閱讀導覽,從英語的國度到法文的世界,再到日本又回到歐陸一直到拉丁美洲……
就像環遊世界一樣,跟著說故事的人走過一個城鄉又到一個領地.....世界如此大,透過這本書讓你一窺文學堂奧。
試讀幾篇
一九二九年,德國作家湯瑪斯‧曼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一向標榜:「諾貝爾獎不應受到政治的左右。」但湯瑪斯‧曼十年來名列候補名單,這份遲來的禮物顯然跟德國身為一次大戰的禍首脫離不了關係。
日本小說家柳美里近作《命》的中譯本於今年二月上市。此書是屬於自傳小說,內容特別交代她的成長背景和感情世界,雖然不免加油加醬,但讀者可以更加瞭解她的創作歷程。在書中,對於細節的交代,其坦白之程度,簡直和智利小說家阿言德在《春膳》中的表白,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九九四年,法國名學者埃德加‧莫蘭終於推出了《自傳》。在書中,他不但詳述自己曲折而複雜的成長過程,同時對於治學方法,更有深入的剖析。莫蘭出生於一九二一年,本身是猶太人,父母親早年從義大利托斯卡尼移民到巴黎。莫蘭雖然具有猶太血統,但他年輕時認同法國,在二次大戰期間,他加入反抗軍,時時與德軍為敵。
一九五○年,英國小說多麗斯‧萊辛推出《青草低吟》後,佳評如潮。回顧過去,她不但特立獨行,同時創作力十分旺盛。今年,她已年屆八十二歲高齡,仍於去年推出兩本新作。她出生於波斯,後來隨父母移居非洲的羅德西亞,三十歲才完居於倫敦。萊辛早年唾棄正規教育,改以自修方式遍讀西洋文學作品。後來,她進入法律事務所上班,到了二十六歲時,有一天向老闆說:「我要離職了,準備去寫寫小說!」於是萊辛展開她的寫作生涯。
作者簡介
辜振豐
出生於嘉義縣朴子市,目前任教於東吳大學英文系。著作有《日趣--日本風的新動向》(商周出版公司)、《東京讀書筆記本新宿街頭照相簿》(新新聞出版公司)。譯作:《黑人歷史》(時報出版公司)。
- ISBN:9789867782021
- 叢書系列:生活閱讀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東京讀書筆記本˙新宿街頭照相簿
在東京,什麼樣的書店都有。作者非常詳盡的介紹了東京近四十家書店,各有各的特色,有的具有古老的歷史,有的賣俄文書、有的雜誌多到讓你一整天都看不完。去東京讀書買書,踏馬路逛百貨公司,為另外一種優雅的、有書香味的哈日風。
除這個以外,逛書之餘必然感受到獨特的日本讀書文化甚至是日本文化,作者都有精彩的剖析。你知道台灣哈日正盛,但日本卻是十足的哈法一族?你知道日本上班族最愛讀歷史?你知道在日本硬梆梆的哲學書黑格爾的精神現象能有三種譯本三刷的紀錄?
作者簡介:
辜振豐
嘉義朴子人,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興趣廣泛,涉獵範圍包括日本研究、流行服飾、表演藝術、西洋文化;一有空經常在報章雜誌撰稿。只要到東京,便涉足兩個景點-書店和百貨公司。著有:《日趣-日本風基本手冊》,商周出版。譯有《黑人歷史》,時報出版。
wwww
----
考慮頒獎
陳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