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 星期四

簡記雨芸/雨云女士; Chiron 三譯

2025    我讀黃長春及多位照相師作《美的顯影:雄獅美術珍藏照片輯》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6。可能是台灣最多姿的人物照相,圖文並茂書: 劉耿一等等。    

3.劉耿一(1938-)132~135 頁
//......1980年是他一生的轉捩點.....「雲」,劉耿一如此稱呼陪伴他三十多年的愛妻。她是他的支持者,解讀者,更是他創作的靈感之一。「他一直讓我以參與者和旁觀者的雙重身分,關切的觀看他的發展。」曾雅雲這麼說。......//



-------我HC的舊作,看過曾雅
雲寫他倆設計新居, 歐洲旅行的記事感想。


2019 HC最近研究Paul Klee,雨芸翻譯的克利日記是最重要的中文資料。
很遺憾,找不到70年代就出版的Paul Klee and Bauhaus (原文德文,有英譯本)。

70年代初,曾雅雲女士任職東海大學圖書館。後來嫁給畫家劉耿一先生。
編輯或刪除
曾雅雲是名翻譯家,對台灣很有貢獻。
考幾年前,劉耿一在高雄美術館的回顧展之畫冊上,有其住的地方的照片,似乎是自己設計的,很有意思。





2019.2.15

鄭烱明──和 Juichin Peng 。

 
訪柳營劉啟祥美術紀念館
興建於1918年的「頤樓」,原為劉啟祥的家族故居,歷經百年滄桑,經關心人士多年的奔走,獲得台南市政府和有關單位的協助,終於在去年底整修完成,定名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開放供民眾參觀。《文學台灣》第108期的封面,即為劉啟祥的畫作。
2月11日,我、明芬與李敏勇、蘇麗明和彭瑞金,前往參訪。獲劉耿一、曾雅雲伉儷的熱忱招待,並在園區內的餐廳用餐,非常感謝。

HC
劉耿一、曾雅雲夫婦所住的地方也很有意思啊......參考幾年前劉耿一在高雄美術館的回顧展之畫冊。
 
 
 
 
 曾雅雲是名翻譯家,對台灣很有貢獻。
貴刊封面採用過他們的畫作。




「凱隆」的各地常用別名
Chiron instructs young Achilles - Ancient Roman fresco.jpg
中國大陸喀戎
臺灣凱隆
港澳奇倫






















凱隆希臘語Χείρων轉寫:Chiron)也譯奇戎,是希臘神話中一個半人馬的名字。

2019.2.15

鄭烱明──和 Juichin Peng 。

訪柳營劉啟祥美術紀念館
興建於1918年的「頤樓」,原為劉啟祥的家族故居,歷經百年滄桑,經關心人士多年的奔走,獲得台南市政府和有關單位的協助,終於在去年底整修完成,定名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開放供民眾參觀。《文學台灣》第108期的封面,即為劉啟祥的畫作。
2月11日,我、明芬與李敏勇、蘇麗明和彭瑞金,前往參訪。獲劉耿一、曾雅雲伉儷的熱忱招待,並在園區內的餐廳用餐,非常感謝。

HC
劉耿一、曾雅雲夫婦所住的地方也很有意思啊......參考幾年前劉耿一在高雄美術館的回顧展之畫冊。
曾雅雲是名翻譯家,對台灣很有貢獻。
貴刊封面採用過他們的畫作。



2018.8.16 更新



2004-12的舊文
彭淮棟先生還是以每年1-2本優秀的翻譯問世
網路上應該很容易找到


相思樹:簡記雨云女士與彭淮棟先生




兩位著名譯者:那時代,台中-沙鹿之間才開始有『中港路』(我有幾回晚間縱走的神秘經驗):沒有所謂『從東海大學之東到靜宜大學之西』--「靜宜」還是文理學院,靜靜座落台中市區之內,我一次有幸受邀觀賞她們的年終表演節目,體會與大肚山上完全不同的校園文化。1970年代初,那時鍾玲的『赤足草地上』裡的神秘的竹舍、許達然的『含淚的微笑』裡的霧和圖書館裡的W. Durant作品依舊還有點風韻。


我畢業後十餘年,有機會拜讀當時校園中兩位成為著名翻譯者的作品,很受益。現在記下他們的一些作品—無法詳述我猜測的他們的心路歷程,因為它們是私事。

我見過的著名作者不多,不過,雨云女士和彭淮棟先生是例外(他是我同學)。她是我大學時代(1971-75)東海圖書館的職員。當然,她不認識我,不過,我對她的印象非常深刻:端莊、文靜,很有韻味。偶爾看她走經校園到「女白宮」(單身職員宿舍),連同看些學姐走過路思義教堂(Luce Chapel)旁的桃林到女生宿舍,這是我認為最美的大肚山景象—這些,幻化成我1991年在柏林博物館看到波提切利的『春』等充滿生氣的作品…….


最近讀到書介:宮布利希/著『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Eine kurze Weltgeschichte fur junge Leser)(張榮昌譯,台北:商周出版社,2004),它提到宮布利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 1909-2001)的「《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1950年初版),至今已印行十六版,銷售量超過兩百萬冊,並翻譯成十八種語文。」
我們最早讀到的是90年代初雨云女士的譯本(台北市:聯經,後續有增訂本)。

我到網路上找一下她的翻譯作品,另外有藝術家出版社的:艾文史柬編『梵谷書簡全集』和『表現主義大師-克利1879~1941的日記』1997?,又有Lone Bell等三人所著(雨云譯)〝藝術鑑賞入門〞等,當然她90年代初,為雄獅美術月刊寫了她遊歐觀畫的紀錄和編譯的許多美術活動的報導。

很其怪,她也曾為新竹的楓香出版社(?)翻譯的K. Clark 著的Landscape into Art (或Romantic Rebellion  《從古典到浪漫的》楓城 1978,雨芸翻譯,—我曾是原作者的fan,所以讀過他的大半作品,包括自傳(還有他的簽名)),都沒查到。


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周錫瑞教授「我的治學生涯」講座暨「周錫瑞翻譯資助計劃」啟動儀式;蘇錦坤: 一般學術單位,往往看輕了「取得授權」與「翻譯成文」的努力,普遍不承認翻譯書籍或論文的學術貢獻。

 ▸周錫瑞講座「我的治學生涯」開放報名

周錫瑞教授畢生致力於中國近代史、革命史等領域的研究,其代表作《#義和團運動的起源》曾獲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和亞洲研究學會列文森獎。我們曾經出版過他的著作《#1943:中國在十字路口》及《#意外的聖地:陝甘革命的起源》。

🎦訪問影片見story/留言

2021 年,周錫瑞教授獲頒「世界中國學貢獻獎」,並慷慨將全部獎金捐贈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我們以此善款設立 「周錫瑞翻譯資助計劃」,以支持優秀的二十世紀中國史翻譯作品。

12 月 11 日,我們邀請周錫瑞教授蒞臨港中大講演,分享其六十年治史生涯與研究心得,同時正式啟動此項計劃。

講座現已開放公眾報名,機會難得,期待大家的到來。

「我的治學生涯」講座暨「周錫瑞翻譯資助計劃」啟動儀式

📅日期:2025年12月11日(週四)

🕒時間:19:30-21:30



------蘇錦坤 2021

一般學術單位,往往看輕了「取得授權」與「翻譯成文」的努力,普遍不承認翻譯書籍或論文的學術貢獻。這樣的對待降低了學術界從事翻譯的意願;既降低學習新知、跟上世界最新學術成就的腳步,也減緩國際間的溝通。

-----------

翻譯文章:

1. 菩提比丘 Bhikkhu Bodhi:

1.1 〈再訪「井水喻」--探索 SN 12.68 Kosambi 拘睒彌經的詮釋〉,《正觀》,第38期137-169頁,2006年九月。

1.2 〈二十一世紀僧伽的挑戰〉,《福嚴會訊》,第11期,2006年七月。

1.3〈《中部尼柯耶》閱讀地圖〉

1.4 〈離苦得樂--佛陀之道〉

1.5 〈Transcendental Dependent Arising A Translation and Exposition of the Upanisa Sutta〉

2. 無著比丘 Bhikkhu Anālayo:

2.1 〈巴利口誦傳統的形式與功能〉,(2006),《第一屆巴利學與佛教學術研討會》,2006年九月,台灣,嘉義縣,南華大學。

2.2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助四阿含解讀巴利經典 I〉,(2007a),《正觀》,第42期,2007年九月。

2.3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助四阿含解讀巴利經典 II〉,(2007b),《正觀》,第43期,2007年十二月。

2.4 〈中阿含比較研究摘要〉,(2007c),《福嚴佛學研究》第二期,2007年五月,新竹市,台灣。

2.5 〈巴利與漢譯經典中天使(Devadūta)的意涵〉,(2008a),《福嚴佛學研究》第三期,2008年五月,新竹市,台灣。

2.6 〈誰說的法、誰說的話〉,(2008b),《正觀》,第47期,5-27頁,2008年十二月。

2.7 〈《優陀那》的結集〉,(2008c),《第二屆巴利學與佛教學術研討會》,2008年十月,台灣,中和放生寺與南華大學協辦。

2.8 〈註釋書對阿含經文的影響〉,(2009),《正觀》,第48期,1-48頁,2009年三月。

2.9 〈諸部《阿含經》中的「受」〉,(2011),《香光莊嚴》106期88-101頁,2011年9月。

2.10 〈初期佛教婦女的證悟解脫---四眾弟子與比丘尼僧團的建立〉,(2013),《福嚴佛學研究》8期,1-48頁,新竹市,台灣。

2.11 〈初期佛教文獻中的「治療」〉,(2015),《福嚴佛學研究》10期,1-18頁,新竹市,台灣。

2.12 〈巴利《優陀那》結集的發展〉,(2017),《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4期153-181頁,新加坡佛學院,新加坡。(Bhikkhu Anālayo 原作:‘The Development of the Pāli Udāna Collection’, Journal of Indian and Buddhist Studies, Bukkyo Kenkyū, 《佛教研究》, Vol. 37, pp. 39-72, Tokyo, Japan.)。

3. 封興伯 Oskar von Hinüber

3.1 〈《相應部》〈有偈品〉的形成與其吠陀背景〉,(2021)。(Oskar von Hinüber 原作:“The Sagātha-vagga in the Saṃyutta-nikāya: Formation and Vedic Background” 收錄於法鼓文理學院於西元2020年出版的論文集《雜阿含研究》Research on the Saṃyukta-āgama, Bhikkhunī Dhammadinnā(ed.), pp. 3-51)。

4. 白瑞德 Rod Bucknell:

4.1 〈回溯印度語系原典〉,(2017),《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4期141-152頁,新加坡佛學院,新加坡。(Rod Bucknell 原作:‘Taking Account of the Indic Source-Text’, Translating Buddhist Chines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Konrad Meisig (Editor), pp. 3-10)。

5. 翻譯書籍:

5.1 《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無著比丘著,釋自鼐、釋恆定、蘇錦坤、陳布燦、王瑞鄉翻譯,香光書鄉出版社出版,2013年元月。

5.2《法句經 --- 白話文版,含巴利文法分析》,(2021),自費出版書,台灣。(https://nanda.online-dhamma.net/tipitaka/sutta/khuddaka/dhammapada/dhp-Ken-Yifertw-Su/dhp-Ken-Y-Su/)。



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

GOOGLE翻譯竟然無法將Nvidia 的有利地位/優勢角度翻出來

 Jensen Huang: "There's been a lot of talk about an AI bubble. From our vantage point, we see something very different."

GOOGLE翻譯竟然無法將Nvidia 的有利地位/優勢角度翻出來


//黃仁勳:“關於人工智慧泡沫的說法很多。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情況卻截然不同。”//



"Vantage" is a type of advantage that comes specifically from a superior 
position, while "advantage" is a broader term for any favorable or superior position, condition, or opportunity
. "Vantage"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a literal physical position that offers a good view or a strategic location. 
Vantage
  • Definition: A position or place that provides a strategic advantage or a good view.
  • Usage: More specific and often implies a physical or tactical position.
  • Examples:
    • "The soldiers took up a vantage on the hilltop."
    • "From my vantage point, I could see the entire valley."
    • "The vantage of wisdom that often comes with age." 
Advantage
  • Definition: A broader term for any condition, opportunity, or situation that is favorable.
  • Usage: More general and can refer to any type of superiority, not just a position.
  • Examples:
    • "Higher ground gave the enemy the advantage."
    • "He has an unfair advantage over us because of his wealth."
    • "His plan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less expen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