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轉載:閔福德 (3)


轉載:
http://www.zaobao.com.sg/zlifestyle/culture/story20171113-810529


......閔福德說,翻譯《紅樓夢》最難的部分,是必須創造出一種流利的,適合《紅樓夢》的小說風格。這個風格既要適合18世紀的小說,也要適合今天的讀者,太現代的風格不適合,也很快會過時,能夠長久而不過時的才是最適合的。
在《紅樓夢》眾多的人物中,閔福德坦言,最喜歡賈寶玉與晴雯。他喜歡賈寶玉強烈的感情,他投入情感的能力,以及他對美和真理的敏感。女性角色方面,他坦言,晴雯最吸引他,他喜歡晴雯直言不諱,無拘無束的為人態度。但他也認為,《紅樓夢》有很多具吸引力的人物,他甚至喜歡薛蟠。

創建《紅樓夢》雙語網站

作為西方學者,閔福德教授心目中《紅樓夢》最偉大在於,它是一部有關“覺醒”的巨著。它的核心是尋求真理,決心看透夢幻和幻想的面紗,夢想和幻想幾乎是小說主題。
閔福德教授說:“我也非常同意偉大學者王國維所說,這部小說同時也是哲學的,文學的及宇宙的。也許我們可以說,這部小說最大的成就是,它受到人類狀況的啟發,同時既具啟發性,也是有趣的。這是一部有深度的書,但又不過於嚴肅。”
多年來閔福德教授引領學生進入《紅樓夢》的世界,近年來他也忙於創建《紅樓夢》的英漢雙語網站。閔福德透露,他在一個有才華的年輕助理任路漫(Annie Ren Luman)的幫助下,創建這個《紅樓夢》網站,目的是協助讀者閱讀《紅樓夢》,同時也為讀者提供導讀的書本式單行本。網站和導讀的宗旨,不在於向讀者解釋或提醒讀者想什麼。它們旨在提供工具,以幫助讀者去閱讀和思考,此外,網站也會提供諸如脂硯齋等《紅樓夢》主要評點者的翻譯,幫助讀者建立起進入小說世界的心情。

《易經》像一面鏡子

近年來,閔福德的主要成就包括歷時12年翻譯的《易經》。雖然《易經》早在17世紀就被介紹到西方,但一般認為,閔福德翻譯的“I Ching”,稱得上是“最詳盡、完整的一部”。
閔福德的《易經》英譯本獲得澳大利亞人文科學學院每兩年一次的“卓越翻譯獎”,評委會認為,閔德福的《易經》譯本是,“一個對中國早期經籍具有決定意義的譯本。這也是作為文化中介的譯者—學者的一個突出例證,既是學識力量的體現,也是傑出的文學收穫。閔德福在翻譯中用富有思想性的,尊重原著的,靈活的方式,挑戰他的工作,將一個意義重大的新翻譯文本貢獻給世界文學。”
作為中國最古老文獻之一的《易經》問世後,歷來有人把它當做一部占卜算命書,閔福德教授說,他“並不沉迷於在這部非凡作品的算命維度”,對他而言,《易經》首先是自我認識的寶貴資源,一面通向生命旅途的鏡子,但是,任何對自我的理解都包含對自己命運的探索和發現,自己真實的本性,則涉及對世界和自己的位置評估的能力。

不喜歡《孫子兵法》

1999年,閔福德應出版社邀請,翻譯《孫子兵法》(The Art of War),出版後十分暢銷。但閔福德在談到《孫子兵法》時,卻直言不諱說:“我根本不喜歡這本書。但我認為這很重要。我發現它的許多論點是偏激和操縱的。在我的譯本序言中,我提醒讀者以批判的態度對待本書,要謹慎閱讀。我想《孫子兵法》提出重要的見解,我認為是中華文化的'陰暗面'。”

20年前翻譯《鹿鼎記》

在現代作品方面,閔德福20年前就翻譯金庸的《鹿鼎記》(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該書第一、二、三卷分別於1997年、1999年和2002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鹿鼎記》是金庸最愛的三部小說中的其中一部,且是最後一部作品。連金庸都說,《鹿鼎記》翻譯不易,但閔德福做到了。
閔福德說,翻譯《鹿鼎記》的時候,他得到岳父霍克思很多的幫助,是霍克思教會他如何進行武俠小說的翻譯,怎樣刪節小說。首先,他要這個英語譯本是妙極而激動人心的,有些像《三劍客》,而他認為,這樣的做法非常成功。


20171113_lifestyle_book2_Large.jpg
閔福德教授翻譯的《鹿鼎記》(左)與《聊齋誌異》。(受訪者提供)

不為純粹的學術

在閔福德漫長的翻譯路上,恩師霍克思、柳存仁和宋淇對他影響很大。霍克思除了是他岳父,也是他在牛津大學的老師。澳大利亞華裔學者,也是古典文學專家的柳存仁,是他在澳洲修讀博士的論文導師。閔福德曾與柳存仁合編《中國中產階級小說:清代至民初言情小說》(Chinese Middlebrow Fiction: from the Ch'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Eras),並於1984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文學批評、翻譯及《紅樓夢》都有心得的宋淇,則是他於198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學任職時的同事,閔福德與宋淇同擔任中英翻譯期刊《譯叢》主編,並曾與宋淇一起翻譯北島和顧城的詩集。另外,還與宋淇合編《山上的樹:中國新詩選》(Trees on the Mountain: An Anthology of New Chinese Writing)。
歷來有人稱閔福德為漢學家,有人推崇閔福德數十年來在翻譯工作上的努力與貢獻,閔福德的自我定位是:“我主要從事文學翻譯,用漢學這個工具,但並不是為了純粹的學術,而是創造令人閱讀愉快的文學作品版本,令英語讀者閱讀時無障礙的版本。”
閔福德目前正忙於《道德經》(The Tao and the Power)的翻譯工作。

閔福德教授簡介

閔福德教授(John Minford),澳洲國立大學榮譽教授,香港恆生管理學院冼為堅榮譽教授(中國文化與翻譯)。閔福德獲得獎學金至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進修,1966年至1968年師從霍克思教授,於1970年開始與霍克思合作翻譯18世紀中文巨著《紅樓夢》。《倫敦時報》贊其“翻譯流暢生動,可謂傑作”。
1982年至1986年間,閔福德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與宋淇一同擔任中英翻譯期刊《譯叢》之主編,從此發表無數中國傳統與現代文學之翻譯。他曾擔任澳洲國立大學中文系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講座教授。目前是澳洲國立大學榮譽教授,香港恆生管理學院冼為堅榮譽教授(中國文化與翻譯)。2016年11月,閔福德因翻譯《易經》成為澳洲人文科學院卓越翻譯首位獲獎人。

吳德耀文化講座2017

重遊大觀園

《紅樓夢》譯者,著名漢學家及翻譯家閔福德教授,將分享他與國際漢學大師大衛·霍克思(David Hawkes)合作的過程,以及大觀園站上世界舞台之點點滴滴。
講座主席為吳德耀紀念基金主席及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丁荷生教授(Kenneth Dean)。
講座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及聯合早報聯辦。
日期:11月18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至4時
地點:報業中心禮堂 1000 Toa Payoh North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