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儀老師自60年代開始翻譯文學作品,英文中譯譯著包括《現代英美詩一百首》(商務印書館,1992)、《愛情詩文》(合譯,商務印書館,2001) 等。其英譯卞之琳:《雕蟲紀歷》(The Carving of Insects,合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 獲美國筆會2007 年度翻譯獎。有關佛學的譯著有The First and Second Buddhist Councils: Five versions (合譯,志蓮淨苑,2008) 和英譯禪詩集A Full Load of Moonlight: Chinese Chan Buddhist Poems (合譯,石磬文化,2014) 。 現正從事徐志摩詩選的英譯。
「譯詩是什麼一回事呢?譯詩就是讓一首詩在另一個文化裡重生;通過譯者對原作的了解和譯入語的掌握,並按照譯入語讀者當時當地的接受情況加以調整,然後創造出讓他們可讀的詩篇。譯詩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比對原作和譯詩,挑剔或找尋原作有什麼是譯者沒有的這種負面批評,毫不足取,要知翻譯是一種選擇,為了保存某些東西,必得放棄另一些,這是必然的;每個譯者的着眼點不同,自然有不同的選擇。同一首詩,不同的譯者便給予不同的詮釋,不同的再創造。因此,譯詩基本上是原作者和譯者合作的成品,要抹殺譯者是不可能的。」
——張曼儀:〈詩歌翻譯與文學傳統〉,《翻譯十談》。
聲韻詩刊分享了張曼儀《翻譯十談》的貼文。
《翻譯十談》是作者總結了數十年從事翻譯、教學和研究的經驗,結合有關理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嘗試從較深層次,剖析常見的翻譯現象。無論談到的是一首愛情詩歌還是佛典的翻譯,貫串其中的脈絡是翻譯與文化的密切關係:翻譯活動涵蓋整體文化各方面,有利擴闊視野、刺激思維、增進不同語言文化的人相互了解。
本書分兩輯,收十篇談翻譯的文章。第一輯六篇文章曾以《翻譯管見》的欄名,在《明報月刋》2014年隔月刋出。這些文章審視常見的翻譯現象,結合有關的翻譯理論,從較深的層次剖析表面顯現的問題,旨在打破迷思,把翻譯的活動放在文化的框架內,還它應有的位置。當然,翻譯包羅萬有,因作者專研文學,討論範圍和引例,亦多取自文學。由於在雜誌刋登,對象是一般讀者,盡量寫得淺白易懂,不作過多徵引,收在集內,亦依照原來體例。
第二輯收的文章卻有較為專門的。《門外譯佛典淺說》記作者與師友合譯佛典的過程和體會。《〈哈姆雷特〉疾病比喻的漢譯》借用一個重要的翻譯理論架構——多系統理論——來說明翻譯的過程。最後兩篇談卞之琳與文學創作和翻譯,是在作者去北京參加卞之琳學術討論會或是卞先生來港出席國際翻譯研討會的場合寫的。
張曼儀《翻譯十談》說這專頁讚
譯的文章。第一輯六篇文章曾以《翻譯管見》的欄名,在《明報月刋》2014年隔月刋出。這些文章審視常見的翻譯現象,結合有關的翻譯理論,從較深的層次剖析表面顯現的問題,旨在打破迷思,把翻譯的活動放在文化的框架內,還它應有的位置。當然,翻譯包羅萬有,因作者專研文學,討論範圍和引例,亦多取自文學。由於在雜誌刋登,對象是一般讀者,盡量寫得淺白易懂,不作過多徵引,收在集內,亦依照原來體例。
第二輯收的文章卻有較為專門的。《門外譯佛典淺說》記作者與師友合譯佛典的過程和體會。《〈哈姆雷特〉疾病比喻的漢譯》借用一個重要的翻譯理論架構——多系統理論——來說明翻譯的過程。最後兩篇談卞之琳與文學創作和翻譯,是在作者去北京參加卞之琳學術討論會或是卞先生來港出席國際翻譯研討會的場合寫的。
*****
Chelton HO 分享了石磬文化的貼文
揚塵集/作者:張曼儀老師
作者簡介
張曼儀,生於香港,原籍廣東番禺。1950年代末期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和翻譯,1962年香港大學文學士畢業後,負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考取英文及比較文學碩士,其後又在英國華威大學完成翻譯學博士。自1967年起在香港大學任教翻譯及現當代文學近三十年,現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副教授。
現代文學方面的著作包括《現代中國詩選》(合編)、《卞之琳著譯研究》等,其英譯卞之琳:《雕蟲紀歷》(The Carving of Insects,與倫戴維合譯) 獲美國筆會2007 年度翻譯獎。近年從事佛教經典及禪詩的英譯。
書籍簡介
張曼儀老師曾與古蒼梧、黃繼持等文友合編 「現代中國詩選」。石磬文化有幸為張老師出版作品結集。而書裡有一半的篇幅是有關詩人卞之琳的論文和隨筆。
小思老師在序文這樣說:「假如我說想起卞之琳便會想起張曼儀,或想起張曼儀就聯想到卞之琳,那並不是誇張之詞」
而張曼儀老師說「……..跟卞先生的通訊以至論交,是我生命中的一道陽光,映照了我二十年的生活,跟我的成長分不開。」
書背推介
假如我說想起卞之琳便會想起張曼儀,或想起張曼儀就聯想到卞之琳,那並不是誇張之詞。──小思
在文革如火如荼的年代,與張曼儀和其他幾位關切中國新詩命運的朋友一起編《現代中國詩選》,對五四至四十年代的新詩人,大家各有所愛。我特別喜歡王辛笛,曼儀則更欣賞卞之琳。中國文學理論有「以心會心」的講法,我們愛那個作家,多少和自己的性情有關。曼儀對卞之琳作品的研究,凡數十年,不但出版了專著,還有精心的譯品,可謂一往情深。在《揚塵集》中我們除了讀到曼儀研究卞詩的心得和與卞老交往的憶念,還可讀到她自己的創作。讀這些作品,我們不難發現:曼儀的性情和文風,與卞老有許多印合之處。──古蒼梧
讀曼儀老師的作品,心頭慢慢注滿了祥和之美、寧靜之光。老師有真學者的風範,論述都從容而深刻、自然而自信。在她筆下,研究對象彷彿笑瞇瞇地站在讀者眼前。老師的散文質感豐富,讀的人從中得樂,估計寫的人也樂在其中。我特別喜歡寫哈利法克斯那一篇——讀完了,覺得自己該往那兒走一趟、住幾天。老師的詩有一種禪味,清靜如水,短的使人想起日本俳句和泰戈爾,較長的則不乏西方理性的哲思。但最感動我的還是老師的小說〈四姐〉。那個時代、那種處境中的女性,書沒多讀,卻能無私地奉獻一生,少時為養活弟妹而嫁給老人,嫁人後向全無血緣關係孩子而付出母愛和青春。無論寫的是什麼,作者和讀者之間總覺一淡淡的感情細細湧動著。讀這本書,你會更認識曼儀老師的真誠和她的溫柔。──胡燕青
出版資料
作者:張曼儀
出版語言:繁體中文
頁數:218頁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
出版語言:繁體中文
頁數:218頁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
*****
In this blog
史蒂文斯 《基韋斯特的秩序意念》The Idea of Order at Key West
張曼儀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