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 十七年前的昨天,我僅帶著羅曼史《黑色的冰》和趣味科普《挑戰Google的冏問題》兩本書稿(還看不到三、四個月後的糧秣),毅然展開鎖喉翻譯人生,沒想到一鎖就是17年。
再次感謝各方大德愛護,讓我這17年來還沒有真正思考過轉職問題。
鎖喉紀念日也是眼睛定期回診日。30歲前後視網膜就破過修補過一次,所幸之後都沒有檢查出新的病變。但近視跟老花繼續同步加深,近視逼近700/900,老花逼近200。
虛歲五十,邁入苦守寒窯第十八年。前有埋伏,後有追兵。擔憂無用,只能兢兢業業,努力做好手上每一本書,到健康不允許,或被市場淘汰的那一刻。
【大鬼好像比我更緊張。日前去參加某高校閱讀論壇,QA時間還問講者,譯者會不會被AI取代。】
【每每看到受過名師指導和學程專業訓練的幸福優秀生力軍出道,心跳就會漏一拍(笑),但這對業界整體是美事。台灣未來就靠你們了。】
2022沒想到洪世民兄是彼得.杜拉克 《管理的前沿》 ;《人與績效:杜拉克論管理精華》的譯者。
洪世民:2022年 譯藝獎得主:自述及主要作品。簡介《推測設計:設計、想像與社會夢想》(漢清講堂 時間:2020年9月12日)
姓名 | 洪世民 |
學歷 |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
經歷 | 海軍陸戰隊預備軍官 台灣大聯盟球團翻譯 英語教學雜誌副主編 日月文化出版集團專職翻譯 自由譯者(2007年4月至今) |
主要譯作 | 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寶鼎出版,2006時報開卷好書) 偉大的企業家都嗜血?(財信出版,2010 經濟部金書獎) 如何獨處(新經典出版,2015時報開卷好書) 從達爾文到愛因斯坦:科學理論的美麗錯誤與演進 (商周出版,2016吳大猷科普著作翻譯佳作獎) 在一起孤獨(時報出版,2017 OPENBOOK年度好書) 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馬可孛羅,2017) 你的耳朵裡是魚嗎?(麥田出版,2019) 推測設計(Digital Medicine Lab,2019) 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商周出版,2019) 刻不容緩(時報出版,2020) 如何無所事事(經濟新潮社,2021) 羅興亞人(馬可孛羅,2021) 西元一千年(時報出版,2022) |
自述:
自幼喜愛閱讀,囫圇吞棗、生冷不忌。高三時因故對生命缺乏熱忱、尋無方向,遂以台大外文為第一志願,入學後語言及文學課程表現平平,卻在大三僅兩學分的翻譯課得到成就與滿足感。
退伍後因熱愛棒球一時衝動,應徵進職棒球團擔任隨隊翻譯,協助打理外籍教練球員場內外一切事務,但個性拘謹、英文聽講欠佳、人生歷練不足,無法勝任。失業數月後有幸進入出版界任職,回到文字懷抱、亦接觸大量翻譯工作,才慢慢找回自信、建立人生方向。
歷經多年學習、磨練,2007年毅然決定離開公司自行接稿。承蒙多方業主愛護照顧,得以延續志業十五年不墜。因無明顯喜好、不具專業加上經濟考量,我並未固守特定領域的書籍,亦不如一些前輩「愛惜羽毛」,但每一本都如履薄冰、仔細求真與轉譯,期能不負所托。我的譯文以充分反映作者敘事風格及修辭,又不妨礙閱讀理解為目標,多年來亦不乏讀者指正「直譯」問題,可見仍有不小進步空間。此次承蒙漢清前輩肯定,不勝惶恐;今後定當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繼續在跨文化交流大業上盡棉薄之力。
---
我們由底下洪世民先生的作品清單 (第一頁),可以知道他這一年半,又有約6本的翻譯:
簡介《推測設計:設計、想像與社會夢想》(漢清講堂 時間:2020年9月12日)
https://hclectures.blogspot.com/2020/09/20209-verse-talk.html
《推測設計:設計、想像與社會夢想》是前沿的設計方法學之倡議。
2020年9月,聽了洪世民先生的簡介/報告,翻了翻書,找英文本比較一下,對於台灣的設計教育,頗多感慨......
漢清講堂 2020.9 活動:劉夏泱(新朋友):插畫藝術的賞析,洪世民(新朋友)介紹《推測設計》、繆詠華「鬼月應景:巴黎尋墓園+歐遊奇遇彩蛋」。VERSE Talk
****博客來
搜尋結果共 114 筆, 頁數 1 / 5
https://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ry/key/%E6%B4%AA%E4%B8%96%E6%B0%91/adv_author/1/
謝謝盧老師:全球化早在西元一千年就開始!當年探險家如何用貿易和宗教連結世界?
西元1000年,對一般人來說只是個遙遠的數字,而對歷史學者來說,喚起的可能也只是一些破碎的歷史事實。當時歐洲正處在早期中世紀,那個曾經被形容為「黑暗世紀」(但目前已被許多學者推翻)的時代。西元1000年的亞洲面臨著伊斯蘭教的崛起,而在中國,則是上演著北宋以及契丹人的紛爭。1000年看似是各地正上演著自己的歷史時期,但韓森博士藉由這本書,點出了西元1000年前後的重要性──最早全球化的開始。
從這本書的英文書名:The Year of 1000: When Explorers Connected the World–and Globalization Began可看出全球化正是由一群又一群的探險者串連起來,藉由貿易、宗教以及戰爭組織成最早的全球網。當多數人認為全球化是10、20世紀才出現的名詞,韓森從馬雅文化談到伊斯蘭信仰,再到維京人以及羅斯人的貿易,從中剖析黃金、香料、武士、奴隸和信仰,如何在西元1000年將世界連在一起。
韓森無疑是跟上了近幾年史學界正流行的全球史風潮,以宏觀的方式看各地歷史發展間的關係。書中從一般讀者較不熟悉的維京人談起,敘述維京人往美洲的開拓,和當地原住民建立起貿易關係,交換布料。作者繼續談到了馬雅人在美洲當地,是如何透過建立道路和其他原住民貿易,點出其實在16世紀西班牙人到達美洲之前,美洲不只本身內部的貿易發達,也和維京人有不少接觸。
貿易和宗教,都是全球化的重要推手
若要為韓森的書選一個關鍵字,便是貿易,只是在西元1000年的框架下,貿易的內容多是黃金、奴隸,甚至是宗教。在前工業的社會中,勞力至關重要,因此奴隸的交易買賣從北非到歐洲再到中亞都非常流行,藉由維京人以及羅斯人之手,奴隸在歐亞非大陸流通。雖然各個宗教以及文化對待奴隸的方式不同,但其的確是西元1000年的全球化重要推手。
但若要說在中世紀全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非宗教莫屬。每一次的十字軍東征、東正教跟羅馬基督教的紛爭、伊斯蘭教的擴張,都將知識、文化、器具、武器等從一個文化帶進另一個文化,不斷碰撞激盪。不同的宗教在歐亞大陸上流動,不只作為武器,也曾被當作是商品比較。韓森提到,當斯拉夫民族崛起之時,其統治者在東正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中比較思量,最後選擇了當時最強盛的東正教作為凝聚民族意識的宗教。
既然是講述全球化,那本書就必須跨出傳統談歐洲史時的歐洲中心史觀。本書最值得令人一讀之處,便是其敘述重心並不在歐洲。韓森在全球化的框架下,仔細敘述了來自歐、亞、非商人間的活動以及其貿易的動機。
西元1000年,中國曾是最全球化的地方
我們看見韓森細細著墨契丹統治下的中國是如何一躍成為當時歐亞最繁榮的帝國之一,其和高麗以及日本間的貿易,甚至以陳國公主之墓中出土的陪葬品,證明契丹皇族消費的奢侈品種類之廣泛,其中不少是從數千哩外運來。玻璃器皿和黃銅鍋來自敘利亞、埃及和伊朗,石英製成的小玩意兒則出自蘇門答臘和印度。
從中國往外推,韓森談起了印度洋以及南太平洋的貿易,肯認台灣南島語族的重要性。在最後一章中,韓森提到中國是在西元1000年全球化最深的地方,藉由和不同國家或是政權的貿易以及交流,中國的器具飄洋到各地,甚至是非洲。我們看到樟腦、麝香以及香料是如何讓人類相遇,港口又是如何將承載著文化的物品帶到另一個世界。
對一個歷史學者來說,我們專精的往往只有一個時代的某一區域的某一主題,但在全球史的浪潮下,更宏觀地去看歷史,試圖拼出更大的世界史拼圖,或許更能看得清楚人類在過去的驚人成就(不論是好是壞)。
書中韓森以嚴謹客觀的方式敘述著1000年以前人類的貿易活動,讓我們看見最早的全球化的動機,以及其是如何造就了今日的世界。全球化不是現代的名詞,而是從1000年前就開始的過程,而它還未結束,仍在進行。
#西元一千年:探險家連結世界,全球化於焉展開(The Year 1000: When Explorers Connected the World—and Globalization Beg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