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和合本與中文聖經翻譯》; 華文翻譯:夢想與期望 草稿


《和合本與中文聖經翻譯》

HCBOOKS.BLOGSPOT.COM
國語和合本 語言 漢語 ( 白話文 ) 新約 出版時間 1906年 舊約 出版時間 1918年 全書 出版時間 1919年 譯者 狄考文 (Calvin W. Mateer)、 富善 (Chauncey Goodrich)、 鮑康寧 (Frederick W. Bal...







今天錢永祥兄來電邀"談翻譯"的稿子。我戲草底下的文本博大家一笑。




華文翻譯:夢想與期望


本文所談的華文翻譯,指台灣、中國、香港出版的譯本。香港特指各大學的翻譯系及其刊物如Renditions (magazine) (中文大學;這個翻譯世界網絡,請參考:孔慧怡 《不帶感傷的回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7 ),以及宗教文藝出版社等等關於宗教、神學、哲學;文學等的出版品,當然, 《明報月刊》也連載過周縱策的《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等大著。




中國的翻譯組織比較有規模、層級。香港的民間翻譯學會所選出的"會士/院士",公論很好。台灣似乎還沒有相對強點的翻譯組織 (包括翻譯獎)。

在1949年之前,最大的翻譯出版社當屬商務印書館。1949年之後,中國的翻譯出版,似乎比較分散點。台灣的情形類似,更分散,然而學術點的翻譯,有家後起之秀,即聯經出版社,它的主編胡金倫先生,在2018年6月末驕傲地說,歷屆唐獎的漢學類的得獎者,該社都有其著作的翻譯本。

就世界名著的翻譯而言,台灣的缺點之一是"人口"較少。"我的朋友"彭淮棟先生在80年代中期就告訴我,出版社找顧問列出"待譯書單"不難,難在找出恰當、勝任的人來翻譯。這點,在21世紀初期,逐漸由中國的出版社"補齊",甚至更深入,譬如劉小楓先生在北京華夏出版主編的「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等叢書。

中國的翻譯優勢和缺點:市場大、人才(含外語人才)多,可以作長期叢書的規劃等等。缺點是官方的意識形態等要求的禁忌、自我審查。舉例而言,宇文所安和孫康宜主編的《劍橋中國文學史》,簡體字版,缺末章。Herbert A. Simon 的回憶錄《我生活的模式》缺1989年的北京動亂的親身體驗記;簡體字版的Le Corbusier 的《東方遊記》將1911年談論土耳其憲法改革的"憲法",改成"建設"。鄙人的【轉危為安】、【新經濟學】 (台北:經濟新潮;北京:機械工業,2015)的簡體版〈譯者序〉給加些愛國感人的話。
能夠妥協的簡體字版,不見得皆大歡喜:"2010年底,《巨流河》簡體字版由北京三聯書店取得授權,雖在少許刪節的立場上有些折沖與磨合,但終能順利出版。齊邦媛這個名字也由此為大陸讀者熟知。"
比較:《巨流河》日文版在日本正式出版了20,日本相關部門沒有進行篡改與閹割,這是讓日本讀者重新看待八十年前戰爭真相的最佳讀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