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孫教授,問一笨問題:宋˙蘇軾˙春夜詩:「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一刻"在宋人是指短時間嗎?還是現代人的15分?還是半小時?
我剛讀Herbert A. Gile 竟然翻譯成
One half-hour of a night in spring
is worth a thousand taels.
A:
My gut feeling is that by 一刻 the poet Su Shi meant " a moment in time." So Gile's translation is a free translation!路
------我上網 http://words.sinica.edu.tw/sou/sou.html
(9)量詞。計時單位。1.古代以漏壺計時,一晝夜分為百刻。唐慧苑《華嚴經音義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謂以筒受水,刻節,晝夜百刻也。”《漢書‧宣帝紀》:“朕飭躬齊戒……燭燿齊宮,十有餘刻。”顏師古注:“刻者,以漏言時也。”《周禮‧夏官‧挈壺氏》“縣壺”漢鄭玄注:“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間有長短焉,大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陳琳〉》:“愛客不告疲,飲讌遺景刻。”李善注:“刻,漏刻也。”2.今用鐘錶計時,十五分鐘為一刻,四刻為一小時。
(10)時候。也指短暫的時間。如刻不容緩。《南史‧虞寄傳》:“願將軍少戢雷霆,賒其晷刻,使得盡狂瞽之說,披肝膽之誠。”唐白居易《早夏遊宴》:“榮落逐瞬遷,炎涼山刻變。”《西遊記》第九十二回:“這家酬,那家請,略無虛刻。”
(11)目前;眼下。如:刻下。清張蔭桓《三洲日記》:“金巡隨撫近釋凶犯四人,皆五年前虐待華人者,原判以監禁終身,刻竟保釋,殊不公允。”
*****
半夜翻你1月出版的此刻 Here and Now,作者Paul 和 John 都很有學問。
我要提問題是106頁一句_
只要從42街向南走到Park街再左轉,就會是Nevsky Prospekt大街。
閣下注解說後者可能指百老匯。
我的看法是2nd Strret, Park Avenue,.交界處是中央大站。
Nevsky Prospekt 可能指Gogol 同名小說之可能奇遇
張華:42街向南走到Park街再左轉就會進到中央車站,
學到kitsch 一解
辛波絲卡文字的雙重性格其實來自於:她大量使用平凡、常見的字彙甚至陳腔濫調的片語,但是她使用它們的方式是如此獨到、具原創性,以至於完全顛覆了這些常見、媚俗(kitsch)的語言元素,賦予它們全新、相反或自相矛盾的意義。如同她喜愛拼貼,辛波絲卡也把文字從日常的用法及語境中剪下,讓它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然後把它錯置到另一個背景,讓它產生令人錯愕、尷尬、驚嚇或會心一笑的全新意義。
The introduction describes Nevsky Prospekt, the central avenue of St. Petersburg, and its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 The narrator revels in the delights of the street, but he is filled with Poshlost, a Russian concept akin to kitsch, defined by Russian-English historian [D.S. Mirsky] as "self-satisfied inferiority."
*****
過去三十年中,中國讀者對米蘭·昆德拉的解讀或誤讀最具代表性的,可能是對“Kitsch”一詞的理解。“Kitsch”源自德語,原泛指迎合低級趣味的事物,它頻繁地出現在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在小說裡昆德拉這樣形容“Kitsch”:“當看見草坪上奔跑的孩子,由Kitsch引起了兩行'前後緊密相連'的熱淚:第一行是說:看見了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多好啊;第二行是說,和所有的人類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們所感動,多好啊。”該詞最早在1987年韓少功翻譯的版本中被譯作“媚俗”。但這一翻譯又被景凱旋所推翻,取而代之採用“刻奇”,兼有意譯和音譯。前者認為“Kitsch”代表著世俗、喧囂的市井文化,後者則認為“Kistch”代表的是掩蓋現實,刻意崇高的做作表現。作為該詞最早的翻譯者之一,景凱旋先生認為國人對昆德拉的誤讀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Kitsch"在一些譯本中被誤譯為“媚俗”,對此他解釋道:“Kitsch一詞在西方,是有媚俗的意思,即討好大眾,但昆德拉重新解讀了它,意思是指價值的過度,倫理的過度。他的作品其實是要反對人們所認為的高尚的價值,反崇高、反激情、反意義,這恰恰是欣賞生活的世俗性、日常性。”當昆德拉反對“Kitsch”時,他所攻訐的並非是媚俗的文化,相反地,他認為對比起以“崇高”為假面的情感,媚俗的才是真實的,並因真實而珍貴。
——米蘭·昆德拉在中國的意義
孟衎衎2014年08月07日
http://cn.tmagazine.com/books/20140807/tc07kundel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