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9日 星期日

思果《霜葉乍紅時‧值得做翻譯嗎?》


 思果是翻譯家,散文名家。


今天只影印思果《霜葉乍紅時》(九歌出版社,1982初版,1985五刷)末篇〈值得做翻譯嗎?〉pp.223~25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2019年才讀到這則:

思果驟逝(民生報2004.6.19) - 國立中山大學

思果 驟逝(民生報)

旅居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多年的翻譯名家、散文家思果,本月八日病逝,享壽八十六歲。思果生前向來予人身體健朗的印象,以至這個噩耗飄洋過海傳到台灣時,相識多年的文友都感到震驚。

詩人余光中說,思果過世前數日,他還打了電話到美國問候,「思果已不方便接電話,由他太太接聽,沒想到才幾天就走了。」

即使今年初,宋雅姿為《文訊》撰寫老作家近況專文,去電採訪思果時,老作家還強調「一切都好,沒什麼病,就是腿軟一點」。余光中說,其實思果一年多前跌倒,有輕度中風,後來發現罹患胰臟癌,使身體狀況大不如前。

余光中與思果相識於中年,思果年長十歲,後來因為兩人同在香港工作而熟稔。余光中在中文大學任教,思果擔任《讀者文摘》中文版編輯,後轉到中文大學翻譯中心任職,而有了沙田文友聚會,「席間因為有宋淇、思果和喬志高這三位翻譯名家,從翻譯到寫作,總有聊不完的話題」。

兩人多年來一直有個共同心願──保持中文的清純。余光中表示,中文表述日漸西化,已使原本簡潔、對稱的美德消失,因此他們一再為文提出還給中文清純原貌的呼籲,「尤其思果在翻譯工作上,早已實踐這個理念」。

思果,本名蔡濯堂,民國七年生,初一未念完就輟學,進銀行當練習生,開始學習寫作。他常說「天下沒有不可以自修的事」,以至他唱戲、操琴、書法、學英文,樣樣自修而成。任職讀者文摘期間,更磨練出一身翻譯的好功夫,後來以多年時間譯成狄更斯的《大衛?考勃非爾》,可謂翻譯上最大成就。

他的著作有《翻譯研究》、《翻譯新究》,及散文創作《沈思錄》、《思果散文選》、《林居筆話》、《霜葉乍紅時》、《曉霧裡隨筆》、《思果人生小品》等二十餘本書。余光中認為,思果的散文小品有白話節奏,透明自然而流暢。

思果早年體弱多病,醫生判定活不過三十,但後來勤於鍛鍊,八十二歲還能做八百下伏地挺身,跑3500公尺,出版《我82歲,非常健康》,分享養生之道。

九歌出版社發行人蔡文甫月前才接到思果傳真,「他本來字跡漂亮,這封信卻寫得歪歪斜斜」,還為此納悶許久。思果早答應把最後的散文集交由九歌出版,總編輯陳素芳也說,這幾天還念著老作家的書稿怎麼還沒傳來,「他都取好書名,要叫『迷人的嘮叨』,是余光中先生用來形容他的文風」。如今作家已逝,蔡文甫仍會依照約定將思果的遺作出版。

2004-06-19╱民生報╱第21版╱文化新聞╱記者徐開塵╱報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