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現代企業可借鑑《三國演義》中的謀略
《三國演義》首個德文全譯本的譯者尹芳夏(Eva Schestag)認為這部講述戰術和謀略的長篇小說是中國文學「經典中的經典」。她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談到了翻譯工作給她帶來的苦與樂,還透露希望下一部作品能翻譯司馬遷的《史記》。
翻譯家尹芳夏(Eva Schestag)
德國之聲:您是如何產生翻譯《三國演義》的想法的?
尹芳夏:我與菲舍爾出版社(S. Fischer Verlag)之間的合作是在2006年開始的,這是一個以世界經典文學為重點領域的出版社。2009年,中國是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賓國。在這次書展上出版社推介了一套四卷本的中國古典文學文選。我在其中編寫了中國哲學卷和中國古典詩歌卷。我們希望在這套叢書中加入一本小說,但是當時沒有時間去重新翻譯一本長篇小說了,所以就收錄了已故漢學家滿晰博(Manfred Porkert)翻譯的《封神演義》,他也曾經是我在慕尼黑大學求學時的教授。在2009年書展之後,我們就討論了要翻譯一本長篇小說的問題。既然要選,那自然是要在四大古典名著中選。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國演義》,因為它是四大名著中最早的一本長篇小說,也是一本歷史性小說,在我看來也是最重要的一本。2011年,菲舍爾出版社就正式委託我進行翻譯了。
德國之聲:聽說您為翻譯這本長篇巨著花費了六年的時間,您認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尹芳夏:雖然當時出版社委託我的時候並沒有給我太大的時間壓力,也沒有說一定要在什麼時候完成,但是我知道這個期限遲早都會到來。所以我在這六年裡,可以說是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三國演義》的翻譯上。所以堅持和自律應該是最難做到的。
從文本的角度來看,我認為翻譯中最難的就是人名。在這部小說裡,有名有姓的人物超過一千個,我這個畢竟不是學術譯本,德文版裡面不會出現漢字,所以人名只能用拼音來翻譯。但是用拼音的話,同音不同字的情況就沒法避免。再加上這些人物除了姓和名之外,還有字和號。所以為了避免混亂,我決定每個人物固定只用一種譯法,那就是用姓名。此外為了幫助德語讀者理清人物關係,我們嘗試用腳注來做一些說明,尤其是隔了很長篇幅之後重新出現的人物。況且我認為,讀者可能也會慢慢發覺,其實不需要弄清楚每個人物,只要有一些耐心,跟著情節走。另一個難點就是官名封號的翻譯,為嚴謹起見,我參閱了不少關於漢代官銜的研究論文。此外還有書中出現的大量歷史文獻,比如最著名的《出師表》,還有很多詔書、悼文、訴狀、詩歌等等,這些文本翻譯所花費的時間要比正文敘述部分多得多。
德國之聲:《三國演義》原著所使用的語言和現代漢語有很大區別,您在翻譯的時候如何將這種語言風格用德語去體現?
尹芳夏:這也是我為什麼首選翻譯《三國演義》的主要原因,因為它是經典中的經典。在人物對話中的敬稱(您),我沒有使用現代德語中常用的"Sie",而是用了比較有歷史感和距離感的"Ihr"。此外在行文中,我會避免使用口語化的表述,每一句話寫下來之前我都會斟酌一二。但同時我也要避免語言過於僵化,保持文字的生動性。
德國之聲:您如何定義《三國演義》德譯本的讀者呢?這不像是一本供普通讀者在捷運裡隨便翻翻的讀物。
尹芳夏:我認為目標群體應該是有一定文化水準、對中國感興趣的讀者,當然也包括漢學研究者。在柏林舉行朗讀會的時候,有很多年輕人來參加,讓我感到十分意外。在巴塞爾的朗讀會上則有不少中國瑞士跨國婚姻的夫婦前來,來自中國的那一方希望把這套書送給自己的瑞士伴侶,讓他/她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文化。
德國之聲:那麼您從這些讀者那裡得到了什麼反饋?
尹芳夏:很多人都說一開始入門有點難,可能每個人會有自己的辦法去理清人物關係,比如做一個列表。很多人說先讀我的"譯者後記"會幫助自己有一個整體概念。我兒子22歲,在參加了我的朗讀會之後也開始讀這部小說,其實他大學讀的是機械製造,他不是個"文學青年",但他說讀完了前100頁之後感覺漸入佳境,完全被故事情節所吸引。
德國之聲:我在電商網頁上看到,這套上下兩卷本的《三國演義》德語譯本售價99歐元,還是比較高的。如果我們用比較商業化的眼光去看的話,您在六年翻譯歷程裡的艱辛付出算是"物有所值嗎?
尹芳夏:這不是一本以登上暢銷榜單為目標的書。當然如果銷量大的話,自然是令人高興的。因為這是《三國演義》的第一個德語全譯本。三國演義之所以在中國那麼普及,大家都耳熟能詳,就是因為它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文化衍生品,比如影視劇、漫畫書、動畫片,還有白話文版本小說等等。所以在我們這個版本的德譯本問世之後,也許在此基礎之上也可以有更多形式的表現,比如拍成電影、電視劇,或者是小說的精簡版本、通俗版本等。
德國之聲:您認為德語讀者能否通過這部小說增進對中國文化的瞭解?
尹芳夏:我認為一定可以。這是一本關於戰術謀略的書,其中很關鍵的一個思想就是:我要如何為自己贏得合適的人才?這其實也是現代社會每個企業都要考慮的事情,就像英語裡常說的"It is all about hiring people"(一切在於僱用人才)。還有一個觀點就是,要想成功,不一定非要成為規模最大的企業,這也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體現,比如很多典型的以少勝多、以計謀取勝的戰役。這些都是我們今天可以學習借鑑的東西。
德國之聲:三國演義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您認為放在今天,尤其是面對目前歐洲所面臨的局面,也可以有所借鑑嗎?
尹芳夏:當然可以。權力集中的慾望也許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我們看到在政治領域,人們希望建立起一個聯合的、強大的、不斷擴張的歐洲,但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自然會滋生危機,比如希臘、葡萄牙、義大利,當然還有加泰羅尼亞問題等等。在這種局面下,需要提出的問題是,怎樣建立一個讓大家都感到舒適安寧的歐洲,當然也應該認識到一點就是,在這個建立的過程中,歐洲隨時都有可能會面臨分崩離析。
尹芳夏(Eva Schestag),漢學家、翻譯家,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文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