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 power/ strength
譚教授回憶說,初到印度時,因爲印度大學都用英文,他經歷過一個把頭腦變成用英
文思維的過程。譚教授認為,一個人能同時精通兩種語言是相當困難的,他自己覺得,努力了幾十年,自己的英文仍然達不到中文的水平。他說,成為雙語專家就是
要能夠在兩種思維邏輯體系之間運轉自如,不僅僅是在字面上翻譯上的問題。他舉了中國把「soft
power」譯成「軟實力」或「軟權力」的例子,認為這是錯誤。他說,power是強力的意思,不是strength,soft
power是軟強力不是軟實力。中國有些字眼也不易翻譯,例如Power與「權」一字的對應關係。(石之瑜老師則補充,中文裡的權是動詞的用法,英文則是
名詞,是物質;中文的權是道德,在過去是一種判斷的地位,也與西方講的power、capacity、resource相異。)譚教授進一步詮釋說,西方
文明的主導是對「power
強力」的追求。在西方國家,不管你是辦企業的、還是搞科研的、還是規劃經濟經濟發展的,都是一心一意要「maximization of power
把強力擴展到無限大」,他說應該要從這一角度來了解西方「soft power」理論才對。他說,「power 不是
strength,strength 是 self-defensiveness,power 是 to influence and dominate
others。如美國人說 we have the strength but not enough power to dominate
others,也顯示兩者的不同,這不只是語言的問題,也是文明體會上相異的問題。」http://yifertw.blogspot.tw/2013/04/blog-post_8.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